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鮮水河斷裂帶是中國一條大型的左旋走滑斷裂帶以及地震帶,位於青藏高原東緣、四川省境內,以鮮水河而得名。該斷裂帶長約400公里、寬約200至300米,沿鮮水河谷發育。其走向為北西至南東,北起四川甘孜,向南東經爐霍、道孚、乾寧,康定,南與安寧河斷裂帶、小江斷裂帶相連。[1][2][3]
鮮水河斷裂帶自中新世以來經歷了多期活動,中新世中期開始從右旋走滑轉為左旋走滑,左旋走滑位移量達80至100公里。目前,左旋走滑速率為8至10毫米/年。[1]
該斷裂為地震多發帶,又稱康定-甘孜地震帶,是四川省主要的地震活動帶,18世紀以來便發生過十餘次6.5以上的強震。[2][3][4]此處最近的一次6以上強震是2022年瀘定地震(6.8)。歷史上在該斷裂帶發生過的6.5以上強震包括:[4]
名稱 | 規模 | 日期 | 震央坐標 |
---|---|---|---|
1725年康定地震 | 7.0 | 1725年8月1日 | 30.16°N 101.83°E |
1747年道孚地震 | 6.75 | 1747年3月 | 31.23°N 100.85°E |
1748年康定地震 | 6.5 | 1748年8月30日 | 30.33°N 101.62°E |
1786年康定-瀘定地震 | 7.75 | 1786年6月1日 | 29.87°N 102.04°E |
1792年道孚地震 | 6.75 | 1792年9月7日 | 31.06°N 101.00°E |
1811年乾寧地震 | 6.75 | 1811年9月27日 | 31.61°N 100.15°E |
1816年爐霍地震 | 7.5 | 1816年12月8日 | 31.29°N 100.75°E |
1893年乾寧地震 | 7.0 | 1893年8月29日 | 30.70°N 101.37°E |
1904年道孚地震 | 7.0 | 1904年8月30日 | 31.06°N 101.00°E |
1923年爐霍-道孚地震 | 7.3 | 1923年3月24日 | 31.17°N 100.90°E |
1955年康定折多塘地震 | 7.5 | 1955年4月14日 | 30.03°N 101.84°E |
1967年朱倭地震 | 6.8 | 1967年8月30日 | 31.62°N 100.20°E |
1973年爐霍地震 | 7.6 | 1973年2月6日 | 31.50°N 100.52°E |
1981年道孚地震 | 6.9 | 1981年1月24日 | 30.95°N 101.15°E |
2022年瀘定地震 | 6.8 | 2022年9月5日 | 29.59°N 102.08°E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