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人类可以食用的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食用魚(英語:food fish)泛指可用於人類食用的魚類,其提供的肉類食品統稱魚肉。自有歷史紀錄以來,魚類一直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另外因為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於保持身體健康亦有相當大之助益。聯合國糧農組織魚類營養專家巧格爾認為,魚產品並不只是魚肉,魚頭、魚骨以及內臟(下水)均蘊涵有豐富的鐵、鋅和鈣等礦物質,如果一起食用可以增加了脂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量,但這些部位卻經常被扔掉[1]。
美國漁業協會(NFI)公布的報告顯示,蝦、三文魚、金槍魚、羅非魚、阿拉斯加鱈魚、蘇氏鯰魚、真鱈魚、蟹、鯰魚類、蛤為2015年度美國十大消費最多的水產品[2]。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1年公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魚類製品對全球膳食的貢獻已經達到人均17公斤的紀錄,為超過三十億人提供其至少15%的動物蛋白攝入量。世界食用魚和魚製品產量從2007年的1.40億噸提高到2009年的1.45億噸[3]。2014年全球養殖魚類的消費量首次超過了捕撈魚類[1]。而世界銀行、糧農組織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於2014年2月5日發表的《2030年漁業展望: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前景》預測,2030年全球食用魚消費量的62%將由水產養殖提供,其中供應量增長最快的將是羅非魚、鯉魚和鯰魚[4]。據權威研究公司預測,2016年全球魚類加工品市場價值將達到2220億美元[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