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戰是北宋在終結五代十國局面之後,宋太宗趙光義為收復幽雲十六州地區,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六月發動的針對遼國的第一次北伐戰爭中的重要戰役。[1]最終以宋軍大敗告終。
戰役背景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太宗趙光義親征率軍成功滅掉北漢[注 1]。由於在討伐北漢之中遼軍看似一觸即潰[注 2],在對新攻占的土地進行了區劃[注 3]、居民[注 4]等方面的調整之後,決定出兵伐遼[注 5],奪回當年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遼國的幽雲十六州地區。但是此時的軍隊並未經過很良好的整頓,而且將士們都希望得到封賞,並不願意繼續出戰,但是也沒有人敢向趙光義提出反對意見[注 6]。此時端州團練使、殿前司都虞候崔翰進言,公開贊成北伐[注 7],趙光義非常高興,直接下令樞密使、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彬調集各地屯兵[注 8]。
戰役準備
此次出征的宋軍,大多是剛剛平定北漢的部隊,就連主將都沒有太大變化,分別是宣徽南院使,開府儀同三司,山南東道節度使,知幽州行府事的潘美、河陽三城節度使的崔彥進、桂州觀察使的曹翰、定武軍節度使的孟元喆、彰信軍節度使的劉遇、定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宋渥。
經歷了援救北漢時的白馬嶺之戰的慘敗後,遼國暫時沒有什麼準備,在北宋出戰後才倉促發兵。
戰役經過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宋朝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太宗趙光義領軍御駕親征,由太原出兵,準備北征燕雲,龐大的行軍隊伍,攜帶著軍械刀槍糧草輜重,一路向東,於五月底越過太行山脈,進入河北平原;
六月初七,為保障戰事順利,太宗又下令徵調京東、河北諸州的武器裝備和糧秣運往前線。
十三日,趙光義率兵來到鎮州,隨行的部隊由於士氣低落,很多並沒有按時集結。趙光義對此非常憤怒,並要以軍法處置,被思州刺史、殿前指揮使都虞候趙延溥攔了下來[注 9]。
二十日,宋軍抵達遼國境內[注 10]。
二十一日,宋軍抵達岐溝關,遼東易州(所謂東易州,其實就是岐溝關[注 11])刺史劉禹投降,趙光義親披甲冑,進抵益州,東易州全境被宋軍控制。趙光義派千餘士兵留守,其餘部隊繼續向幽州進發[注 12]。遼北院大王耶律希達、統軍使蕭托古、伊實王薩哈率軍於沙河阻擊宋軍。宋殿前司殿前東西班指揮使傅潛、殿前司騎軍日騎東西班指揮使孔守正率部與遼軍交戰,隨後宋軍大部隊抵達,耶律希達部被擊敗,宋軍生擒遼軍五百餘人[注 13]。
二十二日,宋軍抵達涿州。遼軍守將,判官劉元德放棄抵抗[注 14]。趙光義未做停留,連夜揮師北上。
二十三日,宋軍抵達幽州城南,趙光義入駐寶光寺[注 15]。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考慮到耶律希達剛剛被擊敗,於是改用耶律希達的旗幟,於德勝口布置兵力引誘宋軍。趙光義親自率軍發起進攻,士氣大振,遼軍被陣斬達千餘人。耶律斜軫率軍攻擊宋軍後方,宋軍開始撤退。自此,耶律斜軫屯兵於清沙河北岸,聲援幽州城[注 16]。
二十五日,燕雲之役正式打響,趙光義四面進攻幽州城,命令宋渥從城南、崔彥進從城北、劉遇從城東、孟玄喆從城西,率領各自軍隊猛攻幽州[注 17]。城內守將韓德讓、劉弘等人一同登上城牆監督部隊作戰,不敢有絲毫懈怠,時遼迪里都都指揮使李扎勒燦出城投降,城中遼軍更加恐慌。[注 18]
此時幽州孤立無援,唯一出現的援軍,就是耶律斜軫,但因前被宋軍擊敗,只能屯兵於八十里外清沙河北岸的德勝口,聲援幽州城,不敢南下。
遼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率兵從山後馳至幽州,由於宋軍在把幽州城圍得水泄不通,耶律學古只得率部掘地道潛入,與城內守軍共同拒守[注 19]。當天宋軍三百餘人趁著夜色登城,被耶律學古率領守軍擊退[注 20]。
三十日,遼景宗耶律賢乘機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各率所部騎兵頂替之前敗退的耶律希達,前往幽州救援[注 21]。
太宗信心滿滿,志在必得,在圍成之始,就已提前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幽州知府,就在勝利唾手可得之際,接連做出兩個錯誤且致命,最終導致幽州之戰慘敗的決策:
第一,下令「圍城三匝」,而非「圍三缺一,網開一面」:原本目的,只求攻占幽州城,並非全殲城內軍民,四面圍城,實乃兵家大忌,由於四面被圍,城內軍民沒有活路,反而激起求生意志,拼命抵抗。再者,將全部兵力投入圍城,自然放棄了在外圍偵查,機動阻援的機會;果然,後來宋軍無法提早偵測後續馳援的遼軍,並且有效阻擊,導致遭到內外夾擊。
第二,將御駕行營駐蹕幽州城北:太宗御駕行營,原本是駐蹕在城南寶光寺,如此部署,其身後事完成進攻和戰場清掃的安全地帶,即使兵敗,還可從容向南轉移後撤;不料,攻城前,卻將御駕行營移至城北曠野,不但直接將太宗暴露於遼國援軍南下的最前線,而且一旦戰敗,欲往南撤,還被幽州城阻隔。
太平興國四年七月,宋軍士氣進一步下降,並且這種情緒蔓延到了部分主將[注 22]。
七月初六,耶律沙部與宋軍戰於高梁河畔,被宋軍擊退。宋軍乘勝追擊。當天傍晚,耶律休哥率大軍馳至,人手兩個火把,宋軍沒有防備,無從判斷遼軍兵力,於是停止追擊,速於高梁河畔防守列陣。不久遼兵夜戰,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軫部配合下,左右夾攻,耶律學古部亦出城作戰,使宋軍三面被圍,全線潰敗。宋太宗乘驢車並負箭傷南逃,耶律休哥此時身上的傷開始發作,並沒有過多追擊。遼軍追至涿州而止,繳獲戰利不可勝計[注 23]。
戰役影響
高梁河之戰結束後,宋軍的勢氣急轉直下。宋朝禁軍在後周世宗及宋太祖時,千錘百鍊,無疑是強勁如虎的精銳部隊,往往戰無不勝。在攻滅北漢之餘,宋軍未經修整,主力即自太原出發,幾日之內連克易、涿、順等州,勢如破竹,二十三日已兵臨幽州城下。但這時宋軍已是疲憊不堪,無力再戰,最後以慘敗收場。
高梁河之戰是宋軍第一次在建國戰爭中承受大敗,從此以後不再具備絕對優勢。在滅掉北漢時,沒有給軍士應得的賞賜,軍士們心中也有怨言。此後宋遼兩國進入了短暫的相持狀態,兩個月後,遼軍南下[注 24],雙方滿城之戰爆發。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