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來西亞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英語:Secondary School)是馬來西亞一套5年強制性和2年非強制性的教育制度。[1]

入學要求

在進入國民中學/國民型華文中學前,小學六年級華小和淡小學生必須在校本評估(馬來語Pentaksiran Berasaskan Sekolah、英語:School Based Assessment)的馬來文掌握程度(馬來語Tahap Penguasaan)中達到第四(TP4)至第六級(TP6);反之必須參加六年級馬來文能力測試(馬來語Ujian Pengesanan Literasi Bahasa Melayu Tahun 6;UPLBM),以決定是否能直升中一;測試不過關者,都必須進入預備班(馬來語Peralihan、英語:Remove Class[2][3],一年後才能進入中學中一。

特徵

國民中學

由於馬來西亞極為注重教育,因此馬來西亞所有公立中學是由馬來西亞教育部(英語: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直接管轄,而非地方政府。馬來西亞政府和教育部提倡「強化馬來語,提倡英語,並掌握母語」的教育制度[4],鼓勵學生必須掌握兩語之外,也同時鼓勵各族學習自己的母語,因此馬來西亞人通常都能輕鬆掌握三種基本語言,大部份華人更因為家族的關係而懂得方言,馬來西亞人甚至會因為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的生活環境下懂得他族的母語。現今的馬來西亞學生也熱愛學習他族的母語或他國的語言(如日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等)以讓自己的語文知識再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在馬來西亞的新教育藍圖下,馬來西亞政府和法律明文規定所有馬來西亞國民必須接受5年中學以及6年小學的強制義務教育。政府的公立中學以及公立小學是由馬來西亞聯邦中央政府直接撥款贊助。同時,馬來西亞政府的「貸書計劃」也允許讓所有擁有馬來西亞國籍的公立學校學生借用所有課本,而後在學年結束前歸還。

種類

馬來西亞擁有多源流的中學教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適合的中學。[5]

公立中學

  • 國民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簡稱SMK):主要以馬來語英語作為媒介語,兩大主流公立中學之一。
  • 國民型華文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簡稱SMJK):主要以華語英語以及馬來語為媒介語,但華文課被編列為正課,並有教育局指派合格華文教師教課,兩大主流公立中學之一。
  • 教會學校馬來語Sekolah Mubaligh、英語:Missionary school):主要以馬來文英語作為媒介語。
  • 全寄宿中學(馬來語Sekolah Berasrama Penuh,簡稱SBP):多數以理科高中居多。
  • 體育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Sukan,簡稱SMS)
  • 藝術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Seni,簡稱SMS)
  • 職業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Vokasional,簡稱SMV)
  • 技能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Teknik,簡稱SMT)
  • 國民政府宗教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Agama,簡稱SMKA):可細分為三類,分別為國立宗教中學、州立宗教中學以及政府資助宗教學校。
  • 特殊教育學校(馬來語Sekolah Kebangsaan Pendidikan Khas,簡稱SKPK)
Remove ads

私立中學

國際學校

  • 國際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Antarabangsa,英語:Inter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公立中學評級制

馬來西亞教育部(英語: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一般上會依據該校全體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名譽等將全國所有公立學校分別分類至以下評級:

  • Grade/Band 1(僅名校可獲此評級)
  • Grade/Band 2
  • Grade/Band 3
  • Grade/Band 4
  • Grade/Band 5
  • Grade/Band 6

各主要源流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通稱「國中」)是由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直接資助的公立中學,一個以馬來語以及英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公立中學。

更多資訊 年齡, 學級(中文名稱) ...
Remove ads

國民型華文中學

國民型華文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通稱「華中」)是由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直接資助的政府公立華文中學[6][7]。除了華文課,其他科目還是以馬來語級英語作為媒介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公立中學。此源流的中學皆在1962年由華文獨中改制而來。

北馬區的國民型華文中學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華裔子弟。雖然沿用國家教育制度,主要以馬來語作為教學媒介語,但華語卻被列為必修、必考的科目。除了課程,國民型華文中學仍然保持華校的特質。基於華校校風、費用和升本地大學機會的考量,國民型華文中學是大部分北馬華人升中學的第一選擇。此類型的中學也吸引了少數馬來族印度族子弟前來求學。

更多資訊 年齡, 學級(中文名稱) ...
Remove ads

華文獨立中學

華文獨立中學(通稱「獨中」)是獨立的公共民辦中學,經費主要來自本地華人社群。馬來西亞目前有60所華文獨中(如居鑾中華中學,更多請參見獨立中學列表)。並且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稱董總)領導。[8]

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所有拒絕改制的中學將被定義為「獨立中學」,並且同時完全失去政府的所有經濟資助。基於馬來西亞華社堅守母語教育的精神,部分拒絕改制的中學亦成為現今以華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獨中」。

華文獨中除強調母語教學的優勢外,亦同時把馬來語英語列為必修且必考科目,提倡「三文三語」的教育方針。在教育觀點上,推崇 「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各獨中皆設有教務處、訓育處、課外活動處和輔導處。

華文獨中的學制與美國英國蘇格蘭)、台灣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等地區的教育體系相似。獨中實行六年中學教育,以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三學制)分為兩個階段完成。此此外,大部分獨中實施留級制度,學生成績若未達校方所設之標準,便不得升班。

在教材方面,各獨中採用的是董總所編纂的高、初中統一課本,如居鑾中華中學校長陳詩聖在1982年為響應董總的辦學方針,也採用獨中統一課本。課本是根據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工作委員會擬訂的課程綱要,配合馬來西亞教育部所頒發的課程綱要而編纂,以符合獨中辦學方針。近十年來,有條件的獨中也開辦技職教育班,例如電工、家具木工、機械、汽車維修、紡織等,以突顯獨中辦學的多面性。

更多資訊 學級名稱(中文名稱), 學級名稱(英語名稱) ...

考試制度

公立中學考試制度

馬來西亞教育制度的形成是基於英國教育[9]。與英國相同,馬來西亞擁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考試制度[10]。由於馬來西亞教育非常注重考試制度,因此會以許多種統一化考試來評定一位學生的學術資格和能力[11]。在政府的公立學校,一位學生平均每2或3個月就必須接受一次全科考試。每位小學學生一年需要接受4到7次全科考試(視學級而定);而中學學生一年需要接受4次以上全科考試(視學級而定)。無論是學校的普通考試或是統一化考試的成績都將會永久記載在馬來西亞教育部考試局的系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里。

在政府的公立中學,中三(馬來語Tingkatan 3、英語:Form 3大中華地區稱之為初三)學生將被強制要求參加初中評估考試(PMR)。2012年開始,政府以校本評估(PBS)取代了初中評估考試。2014年,除了要進行校本評估之外,中三的學生還需要強制參加一種考試,即中三評估考試(PT3)的筆試,口聽試及報告(歷史及地理)[12][13][14][15][16]。而在越來越注重考試制度的馬來西亞社會而言,PT3文憑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文憑。[17]自2022年起,PT3已被永久廢除。

在政府的公立中學學生必須在中學五年級(中五/高二)參加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自2006年起,除了普通的SPM英語等級,SPM考生也被賦予國際GCE O-Level同等待遇的英語成績水準,並且由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英語: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Council)把關。兩個英文等級都會同時出現在SPM成績單,但GCE O-Level英語等級不會出現在SPM的正式文憑,而是以另一張由CIE發出的文憑顯示[18]。此外,SPM備受國內外學府認可,並在國外享有與國際GCE O-Level同等水平的待遇。[19]

大部分政府公立中學提供了中學六年級及大馬高級教育文憑(STPM)考試課程,STPM是一個由隸屬於馬來西亞教育部馬來西亞考試委員會(Malaysian Examinations Council)舉辦,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英語: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Council)從旁監督的一個大學預科公共考試。STPM在國外享有與國際GCE A-Level同等水平的待遇,備受國內外所有大學的認可,更是許多歐美國家高等學府對馬來西亞籍學士課程申請者唯二認證的文憑(另為GCE A-Level文憑)。[20]

華文獨立中學考試制度

在獨立中學,學生需要參與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心統一考試,簡稱統考。該統一考試是由董教總華文獨立中學工委會下設的統一考試委員會負責舉行,第一屆的統考於1975年開始舉辦至今。2011年3月12日,統考的執行與管理業務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證,並成功獲得馬來西亞中國英國日本等認證單位頒發的IS0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認證範圍為"執行和管理華文獨中統一考試"。

統考按考生身份分為三類,分別是「初中統一考試」、「高中統一考試」和「技術科統一考試」。第一類是針對初三學生開辦,後面兩類則是高三學生。由於統考屬於華文獨立中學的內部考試,非獨中生不得參與。截至2014年,三類統考的考科分別有8個、22個及5個,考試的用語主要是華語,部分科目用英語進行考試。

馬來西亞政府迄今未承認獨中統考證書(UEC),因此獨中生不能以獨中統考證書在任何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或國立學府深造,但該文憑受到部分馬來西亞的私立大學承認。此外,獨中統考證書已經受到台灣、日本、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的大學承認,此外也有獨中畢業生被泰國、印度、澳門、義大利、德國、俄國和印度的大專院校錄取。截至2014年,全球有超過800所的大專院校承認統考證書。

由於一些獨中實行雙軌制,因此學生也被鼓勵報考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以保障未來在馬來西亞國立學府升學的機會。

更多資訊 延伸內容, 初中統考 ...

國際學校考試制度

在國際學校,學生則會報考部分歐美國家的國際性考試(如GCE O-LevelGCE A-Level考試),其中大部分為英國教育

教授科目

公立中學中一至中三教授科目

根據馬來西亞教育部於2017年開始實行的新中學標準課鋼(英語:Secondary School Standard Curriculum馬來語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Menengah),公立中學中一至中三教授科目,各校情況可能不一:[21]

必修科目

更多資訊 科目, KBSM課綱 ...

選修科目

更多資訊 科目, KBSM課鋼 ...

Isrs

公立中學中四與中五教授科目

依據所選科系而定,且各校科目配套不一。

以下為主要的選修科目。

更多資訊 科目, KBSM課綱 ...

在冊中學列表

爭議

學生人權

馬來西亞政府主流教育制度多為威權體制教育校園[22],且以應試教育為主[23]。在政府主流制度的中小學也對學生進行多的與人權對立的規制,包括禁止學生攜帶手機[24]儀容校服規制[25]髮禁[26]),有學生不符合規制則強制性地成為學校「標準」形象[27]。此外無論是大小懲,也可對學生進行[28],甚至是對學生的攜帶物做出「突擊檢查」,沒收「違禁品」,且不可攜帶更多的金額到校(特別事項除外)[29][30],多需要家長或是親屬陪同才可贖回。無論是私立或是公立,在馬來西亞無以上的規制的校園是極稀有的。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