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飛航情報區是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設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一個飛航情報區之一。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航處航空交通管理部負責管理。範圍包括香港及以南海域,覆蓋南中國海面積達276,000平方公里[1],亦覆蓋中華民國實控的東沙群島(東沙島)。香港飛航情報區形狀有如一枚果仁,北面緊貼廣州飛航情報區,自香港東面約200海里至台北飛航情報區;東南面約200海里至馬尼拉飛航情報區,西面約200海里及西南面為三亞飛航情報區[2]。
本條目為香港航空業系列之一 |
官方機構 |
發展計畫 |
民間飛行組織 |
航空配套 |
歷史 |
其他香港系列 |
《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一第九條提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負責民用航空的日常業務和技術管理,包括機場管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飛航情報區內提供空中交通服務,以及履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區域性航行規劃程序所規定的其它職責」[3]。香港主權移交後,特區政府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自行負責民用航空日常管理,包括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飛航情報區內提供空中交通服務,和履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區域性航行規劃程序所規定的其他職責」[a]。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修訂《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將全國劃分為十個飛航情報區,將香港飛航情報區囊括在內[4]。
2001年11月2日,原香港飛航情報區管理的香港飛航責任區北部劃入新成立的三亞飛航責任區(現三亞飛航情報區)[5][6][7],南部劃歸胡志明飛航情報區。覆蓋部分南中國海的香港飛航責任區原屬西貢飛航情報區,1975年西貢陷落後在國際民航組織協調下分配至香港、新加坡和曼谷飛航情報區下轄的飛航責任區[8][9][10][11]。
民航處航空交通管理部共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務、航空資料服務及飛機事故警報三種服務。至2019年,民航處年處理超過42萬架次的香港國際機場升降(國際及本地)航班,並為約34萬多架次飛越香港飛航情報區的航班提供航空交通服務。航空交通管理部下轄的航空情報管理中心負責為各航空公司人員及飛航員提供航行資料服務,包括航行資料彙編(AIP),航行資料通報(AIC)和航行通告(NOTAM)[1]。
澳門國際機場座落在廣州飛航情報區之內,但它的航班大部份經過香港飛航情報區。其標準離場(SID)和進場程序(STAR)則由香港航空交通管制中心(HK ATC)管轄[2]。
香港情報區內分為TRE、TRS、TRC、TRW、TRV、TRD、TME、TMS、TMW、TRK等扇區以分擔工作量[12]。
香港飛航情報區內包括五座航空雷達站,其中四座設立在香港境內並由香港民航處全權執管,以監察進出香港飛航情報區的民用飛機,詳情如下:
位置 | 雷達數目 | 設立年份 | 用途 | 備註 |
---|---|---|---|---|
沙洲 | 1 | 1997[13] | 進場及離場管制(一次及二次監察) | 為新機場啟用而興建 |
大帽山雷達陣地 | 1 | 1998 | 終端管制(一次及二次監察) | 為新機場啟用而興建[14] |
筆架山 | 2 | 1972 1993(二次雷達) |
進場著陸二次監察 | 於1992年起增建二次雷達[15] 目前僅餘西面二次雷達站可用,東面一次雷達站則因啟德機場關閉而於2000年3月停用[16] |
柏架山 | 2 | 1978 1995年重建(首座雷達) 2004年重建(第二座雷達) |
航路管制(一次及二次監察) | 兩座雷達分別因更換雷達系統而曾經重建[17][18] |
永興島 西沙雷達站 |
1 | 2004(建成,並開始與香港共用[19]) | 航路二次監察[20] | 位於香港境外,向中國民用航空局租用,並與中國內地三亞飛航情報區共用[21]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