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颱風戰鬥機(英語:Eurofighter Typhoon,又常被稱為EF-2000)是一款雙發動機中型多用途戰機,採前翼加上三角翼(鴨式佈局)的設計。參與設計與生產的歐洲戰機公司(Eurofighter GmbH)是由數家歐洲的航空公司於1986年時組成,而相關的研發計畫則在更早的1979年時就已展開。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11月11日) |
歐洲戰鬥機「颱風" Eurofighter Typhoon | |
---|---|
概觀 | |
類型 | 多用途戰機 |
乘員 | 1 / 2 |
首飛 | 1994年3月27日 |
服役 | 2003年8月4日 |
設計 | 歐洲戰機公司 |
生產 | 歐洲戰機公司 英國航太系統 空中巴士德國分部 阿萊尼亞 空中巴士西班牙分部 |
產量 | 592架(截至2023年11月)[1] |
單位造價 | 1.02億美元(第三批次單位造價) 1.37億美元(包括研發成本攤分+生產成本)[2] |
現況 | 現役 |
主要用戶 | 英國皇家空軍 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 義大利空軍 西班牙空軍 沙烏地皇家空軍 |
衍生自 | 歐洲聯合戰鬥機(ECF)計畫 英國航太「英國航太實驗機計畫」(EAP,Experimental Aircraft Programme) |
衍生機型 | 新一代戰機(Chasseur de nouvelle génération) |
技術數據 | |
長度 | 15.96公尺(52.4英尺) |
翼展 | 10.95公尺(35.9英尺) |
高度 | 5.28公尺(17.3英尺) |
翼面積 | 51.2公尺²(平方公尺); 551英尺²(平方英尺) |
空重 | 11,000公斤(24,000磅) |
正常起飛重量 | 16,000公斤 (35,270磅) |
最大起飛重量 | 23,500公斤 (51,800磅) |
發動機 | 2台EuroJetEJ200渦輪扇發動機 |
推力 | 軍用推力: 單台 60.00千牛(13,500磅力) 後燃最大推力: 單台 90.00千牛(20,230磅力) |
最大燃油量 | 5,000公斤(11,020磅) |
性能數據 | |
最大速度 | 高空: 2.0馬赫; 2,495公里/小時 低空: 1.25馬赫; 1,530公里/小時 |
爬升率 | 318公尺/秒 62,600英尺/分鐘 |
實用升限 | 19,812公尺(65,000英尺) |
最大航程 | 約3,790公里(2,350英里)(配備三個副油箱) |
作戰半徑 | 約601公里 ; 325海浬(對地攻擊 低-低-低 Lo-Lo-Lo 飛行任務) 約1,389公里 ; 750海浬(對地攻擊 高-低-高 Hi-Lo-Hi 飛行任務) 約185公里 ; 100海浬(3小時戰鬥空中巡邏任務) 約1,389公里 ; 750海浬(10分鐘戰鬥空中掃蕩) |
翼負荷 | 312公斤/平方公尺(63.9磅/平方英尺) |
推重比 | 1.15(攔截配置) |
最大過載 | +9.0G / -3.0G |
武器裝備 | |
機炮 | 1門27毫米 毛瑟BK-27機炮,備彈150發 |
火箭 | 2具Matra JL-100火箭筴艙,每具最多可攜帶18枝68毫米火箭彈SNEB航空火箭彈 |
飛彈 | 短程空對空飛彈: AIM-9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 AIM-132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 IRIS-T短程空對空飛彈 中程空對空武器: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流星主動雷達導引超視距空對空飛彈 對海: Marte ER飛彈 對地: AGM-65「小牛」近程空對地飛彈 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 硫磺石空對地飛彈 金牛座KEPD 350長程空對地飛彈 SPEAR 3 空對地飛彈 暴風影巡弋飛彈 |
炸彈 | 掛載點13個,共載重9,000公斤(19,800磅) 鋪路石系列雷射制導炸彈 Mk 82低阻力通用炸彈 聯合直接攻擊炸彈(JDAM) GBU-39小直徑炸彈 等 各種通用炸彈 |
其他 | LITENING II 雷射瞄準莢艙 Euroradar CAPTOR 都卜勒雷達 EuroFIRST PIRATE 被動式紅外線瞄準系統 Praetorian DASS 空中夥伴加油吊艙 |
颱風戰鬥機已經投入量產,並且首先在義大利空軍和西班牙空軍形成戰鬥力。英國和德國也在2006年宣布將颱風投入使用。奧地利訂購了15架颱風,沙烏地阿拉伯在2006年8月18日簽訂合約,訂購了72架,亦是英沙兩國間「鴿子軍購案」中的第三筆軍售。
歐洲颱風戰鬥機計畫除了具有軍事意義外,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第一次由兩個以上國家組成的集團在研發階段就開始整合資源,進行一個武器項目。這一計畫為後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帶來了象徵性的推動作用。當颱風戰鬥機在各國服役的那一刻,也成為了歐洲一體化的一次成功的媒體宣傳。颱風戰鬥機尚未真正投入戰場,就已經在概念上突破了國界的限制,取得了一場勝利。
早在1971年英國就明確了對於新式戰鬥機的要求。1979年,西德對於新式戰鬥機的要求則導致了MBB JF90 (TKF-90)概念機的開發。[3]
到了1979年,英國航太和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公司向他們各自的政府提交了ECF(歐洲聯合戰鬥機)的正式提案。[4][5]在1979年10月,法國達梭加入了ECF小組,[4]到此階段這是第一次「歐洲戰機」這名稱被用於稱呼此案的戰機,[6]不同國繼續開發自己的原型機,法國稱為ACX、英國稱為P.110和P.106、西德稱為TKF-90 (MBB JF90) [5]。1981年因為各種理由歐洲戰機計畫遇到重大挫敗,因為法國達梭堅持領導所有的設計,而英國執意用Turbo-Union RB199引擎會優於法國SNECMA M88引擎[6][7]。這導致英國方面的BAE、MBB和Aeritalia三家公司在1982年自行發展Agile戰術機(ACA)計畫,而ACA非常類似P.110原型機有彎曲的前翼和雙尾翼,主要差異只有側面進氣孔變成下方進氣孔,ACA當然也就採用RB199引擎,英國國防部同意負擔一半總成本其餘一半事後再付,MBB和Aeritalia於是下定決心要生產兩架ACA原型機(兩家公司各負責一架),1983年五月BAE也宣布簽定一紙合約為了驗證ACA的研發成果:稱為『英國航太實驗機計畫』。[7][8] [9]
1983年英法意德西開始「未來歐洲戰機」計畫(FEFA),擬定飛機具有短場起降和超視距空戰能力,1984年法國執意航母版和外銷導向的重要性,英德意三國選擇退出,自創新的歐洲戰機計畫。1985-08-02在督林市開會英德意決意加快計畫,同時證明法西兩國被排除於計畫外,九月份法西施壓希望重新加入計畫。之後法國官方宣布不再涉足歐洲戰機計畫,轉而追求他們自己的ACX專案發展Rafale陣風戰鬥機。
1985年BAE『英國航太實驗機計畫』(EAP,Experimental Aircraft Programme)首飛[10],接下來五年的設計中歐洲戰機計畫使用了諸多英國航太實驗機計畫的數據資料,最初計畫英國250架、德國250架、義大利165架、西班牙100架,生產產生的就業機會也依此購買比例來分配,BAE公司占33%、Daimler-Benz公司占33%、Aeritalia公司占21%、Construcciones Aeronáuticas SA公司占13%。1986年慕尼黑的檢討會議主軸是引擎的選用,[11]最後決定MTU Aero Engines、ITP、Avio、Rolls-Royce plc四家公司的聯合集團得標,生產EJ200引擎供颱風戰機使用。
1990年選擇雷達時遇到障礙,英意西三國支持Ferranti Defence Systems的ECR-90雷達,德國卻支持基於MSD2000的AN/APG-65雷達(由休斯、AEG、GEC-Marconi聯合研發)最後由英國防部長出面和英國政府簽字擔保ECR-90,和協調GEC與FDS公司的歧見,最後GEC宣布撤回APG-65。[12]
1994年3月27第一架原型機出廠,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首席試飛員Peter Weger駕機繞行巴伐利亞,所有分工工作結束,戰機各項參數和生產分工也都確立。最終生產合約在1997年簽定,校正後的機數為英國232架、德國180架、義大利121架、西班牙87架。工作機會分配BAE公司37%、DASA公司29%、Aeritalia公司19.5%、CASA公司14%。
颱風戰機專案成本比原定估價要增加,光英國方面成本就從70億英鎊增為190億英鎊,時程也拖慢54個月。[13]導致最後一批88架的生產計畫可能有問題。[14]1990年後德國政府已對此專案不甚滿意,一直在找尋便宜方案以促進歐洲戰機計畫儘快上線服役,德國原本想在1992年七月離開計畫,但不久後所有國家都說好要簽定一份必須完成計畫的義務合約,德國才發現他們已經無法離開了。
1995年發表了工作機會的分配表,比例是33/33/21/13(英德意西),依照訂購數分配,然而後來所有國家都減低了購量,英國由250改成232、德國由250改到140、義大利165到121、西班牙100到87。工作機會的分配表也隨之改成39/24/22/15(英德意西),然而德國卻不願放棄那麼多工作機會,後來英德展開談判的折衷方案,德國在2012年再訂購40架以換取目前將工作機會調到30%,所以最後是37/30/20/13,所有國各放棄2%給德。
下一個里程碑是1996年的Farnborough航空展,英國正式宣布撥交建造預算,西班牙在十一月跟進,但德國當時因東西德統一的重建預算而傷腦筋所以遲遲未決定預算,後來經過英德間外交斡旋總算1997年七月通過一筆1億馬克的臨時預算繼續專案,之後到了1997十月德國也宣布決定購買颱風。在這一階段颱風遭到諸多複雜因素干擾,有政治、外交、行政上的各種跨國問題和延遲,科技上有一些未成熟技術也拖慢進程。
2002年11月21日一架西班牙雙座原型機DA-6因為引擎問題墜毀,據說是和實驗時標準設定有關,2006年1月16日英國又有一架颱風T-1因為前機輪未放下而使用空氣煞車和反推進緊急著陸,機員無事。該架颱風後來修復後已經回役。[15]
2004德國媒體報導少數德國的颱風戰機規格不符標準,在某一溫度下機槍不能退彈,德軍和歐洲戰機委員會都否認此一消息,隨後歐洲戰機委員會宣布加快生產進程,BAE也決定加快飛行員訓練。2006年11月BAE公司展開了小升級計畫針對第一批生產的43架颱風。[16]
2020年11月5日,德國政府訂購38架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第4批次颱風戰鬥機,用於更換德國空軍現役的第1批次颱風戰鬥機[17]。
颱風戰機與其他現代戰機相比最獨特之處在於有四條不同公司生產線,其各自專精生產一部分零件供所有飛機;最後再負責組裝自己當地國的最終成品飛機。
生產分成四批(如表)依照機動追加式生產法,每一批號又再加分檔號(block),例如英國皇家空軍的雙座版是batch 1 block 5(第一批T1第5檔生產)。
歐洲戰機計畫有三種主要構型,七架原型實驗機(DA),五架標準生產機(IPA)作為系統開發,和最後交貨於各國的量產機。
颱風是便於組裝、高效能、匿蹤性、先進航電於一體的多功能戰機,與其他同級戰機相比颱風駕駛艙的人機介面高度智慧化,可以有效減低駕駛員工作量,DASH頭盔顯示器類似於幻象2000和F/A-18,但是更直覺化和有效,較少操作步驟就能達成功能,還加裝了語音辨識輸入可以用口語啟動指令,加快操作流程速度。
颱風作戰效能可以和俄國蘇愷-35、法國陣風戰鬥機並駕齊驅,其『可靠耐用度』評估最為出色,英國防衛評估室的評估結果認為颱風戰力僅次於F-22猛禽戰鬥機。
2005三月美國空軍參謀總長John P. Jumper試乘颱風和F-22後在空軍新聞報表示「颱風雖然先進靈活,但還是很難和F-22作比較,這是兩種不同戰機就像納斯卡盃賽車和F-1賽車相比,各自在自己路上前進,但是設計一開始就是根據不同性能要求的。」[29]
2005七月蘇格蘭太陽報報導,演習證明當一架颱風被兩架F-15E攻擊時他有能力脫困並反擊擊落那兩架F-15E[30]。雖然F-15E是作為對地攻擊機為主,但是還是可以相信在面對F-15C/D型時颱風有能力勝過,因為F-15E的參數相似性和F-15C/D差異不大。
相對而言颱風的匿蹤能力是局部性的,不如F-22追求的完全匿蹤,它被歸類為可用雷達和紅外線偵測到。
機上有被動式的紅外線應答器,可以作為需要導航和降落引導時之用,當然在打開狀態下也就可以被偵測到。
颱風與F-22、YF-23列屬於世界上少數幾種可以在不開後燃器的情況下實施超音速巡航的戰鬥機。颱風在機身不掛負載時機身阻力最小,巡航速度理論上可達1.5馬赫,以效能相同來論F-22應該會快一點,因為其武器收在機內比較沒有阻力問題。
颱風採用先進飛機設計概念;極輕度機身(超過70%是複合材料)和先天不安定性設計,配合四重控制系統的人工安定性,這些設計可以使飛機在極高速和極低速下都能飛行。而電腦線傳飛控系統可以讓駕駛員完全不必擔心飛行控制,還能用軟體避免做出超過機體極限的動作,駕駛員可以專心於作戰。
2002年定案用MBDA流星飛彈來裝備颱風[31][32]。2018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鬥機首次搭載流星飛彈執行任務。[33]
颱風一開始就規劃為多用途戰機,所以有廣泛的空對地轟炸能力。然而英國空軍需要的是精準轟炸能力,例如由Litening III雷射指標器來引導Paveway II(鋪路2型)導向炸彈。原先的颱風計畫是一廣泛相容的轟炸平台,以適應所有合夥國家的武器,英國的需求一直到Block 5生產型的颱風才被滿足。[34]
新加坡在2005年駁回了購買颱風的申請案,新加坡國防部說:「目前計畫生產中的現成颱風,系統規劃都不合我們的需求」,【Flight】日報報導:其實新加坡方面擔心;颱風戰機的合夥國家無法根據新方調整批次2和批次3的生產時程,因為新加坡想在批次2中加入地面繪製功能,但是目前沒有預算。而第一批根據英國轟炸需求的Block5戰機他們也不想暫時屈就,因為許多功能不合需求。【Flight】日報報導其實新方的評估小組原本偏愛颱風的許多新科技,且印象深刻,但是BAE公司混亂的跨國投標計畫斷送了颱風的機會。
歐洲戰機委員會希望以「彌補空軍的轟炸能力不足」作為賣點訴求,擴大外銷的潛在客戶,並使合夥生產國自己也購買更多。
最新版的空對地攻擊系統軟體「FCS Phase 5」正在測試,該軟體由EADS帶領的小組2006年預定撰寫完成,該軟體將經過所有使用國的嚴峻測試,以確定符合需求。完成這些測試後就可以進入開發合約中指定的最後全功能總測試(FOC),期望中將在未來2007年第一批第五檔(Tranche 1 Block 5)戰機上裝備。
緊接在2005年的操縱測試後,Phase 5軟體測試將排在全功能總測中的航電系統科目(包含新的頭盔顯示)裡執行,將在實戰演習中進行。最後,『北約歐洲戰機和龍捲風戰機管理處』(NETMA)於2005年12月宣布所有測試完成。
基本資訊
性能
武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