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英國與沙特阿拉伯於1985-2006年間進行的一系列軍售,被指涉及貪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鴿子軍購案(阿拉伯語:اليمامة,羅馬化:Al Yamamah),為英國與沙烏地阿拉伯於1985年-2006年間進行的一系列軍事採購。於是次軍購案中,沙特向英國出口日均60萬桶原油,以換取英方向沙烏地阿拉伯皇家空軍提供戰機及導彈[1]。
是次軍購案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大型軍售案[2],截至2005年為止共值430億英鎊,並可再賺取400億英鎊收益[3]。
然而,在鴿子軍購案中,主承包商英國宇航及其後繼公司貝宜系統,被指向沙特皇室成員及官員行賄。因此,該公司先後被美、英兩國調查,最後更因製造假帳而被美國法院判罰4億美元[4];而在英、沙兩國政府施壓下,英國方面的調查卻不了了之[5][6]。
在鴿子軍購案之前,沙烏地阿拉伯曾先後兩次向英國進行軍購,包括於1965年下訂閃電戰鬥機、BAC-167攻擊機及防空導彈,並於1973年再採購防空雷達及地勤服務,總值100億英鎊[7]。
及後,沙特於1970年代起一度改向美國採購戰機。於1981-82年,沙特雖然成功透過海外軍售計劃,採購F-15C/D及E-3空中預警機。然而,美方為確保以色列空軍優勢,向沙方施加大量使用限制,甚至規定最多只能保有60架F-15[8],沙特因而決定恢復向英國採購戰機[9],並於1984年7月首次考慮採購龍捲風戰機[10] 。
「鴿子軍購案」共分為四次進行,詳情如下:
沙烏地阿拉伯於1985年9月原則上同意是次軍購,其後於同月26日由英、沙兩國防長簽訂採購備忘錄[11],包括以下軍機及武器:
上述武器及飛機於1987年起陸續付運,當中首批兩架鷹式教練機於同年8月11日率先交付[12]。
1988年7月3日,英、沙再於百慕達簽訂另一份軍售協議,總值60億英鎊,內容如下[13]:
以上飛機於1990年代初至1998年間交付。
繼「鴿子I」及「鴿子II」軍購案後,英、沙兩國再於2005年12月簽訂「諒解文件」[14],以採購72架颱風戰鬥機,總值50億英鎊,其後於翌年8月正式簽約下訂[15]。
而在2006年9月,沙特方面決定升級既有的龍捲風戰鬥轟炸機至GR4標準,總值25億英鎊[16]。這次亦是「鴿子軍購案」中的最後一次採購。
在「鴿子軍購案」當中,由於主承包商英國宇航(及後續的貝宜系統),被指透過行賄沙特皇室成員,以換取軍購合約。因此,承包商與英國國防部曾被英、美兩國調查。
早於1992年,英國國家審計處已就全案進行調查,並聲稱調查報告指出「並無證據證明國防部有份行賄」[17],但直至2006年仍一直堅拒發表報告全文[18]。
而在2003年9月11日《衛報》刊登有關「鴿子軍購案」涉賄資金一事後,嚴重欺詐案辦公室於翌日決定介入調查[19],主要針對貝宜系統懷疑向沙方行賄2000萬英鎊,以及該公司與一家名為「Travellers World Limited」公司之關係[20]。至翌年11月,當局拘捕兩人[21]。
2005年尾,嚴重欺詐案辦公室引用《2001年反恐、犯罪及保安法案》第12條發出指令,要求貝宜系統就此案提供相關離岸付款紀錄,但被拒絕[22]。
在調查進行超過三年後,沙方於2006年12月初向英國施壓,要求當局必須於10日內終止對「鴿子軍購案」涉賄調查,否則將改向法國下訂陣風戰鬥機[23]。
至同月14日,嚴重欺詐案辦公室突然以「維護國家及國際安全」為由,宣佈終止調查[5];翌日,時任英國首相貝理雅又指出是次決定以「國家戰略為先」,而非為爭取軍火外貿市場[24]。然而,此決定已被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各方公開質疑,並紛紛促請英方重啟調查[25][26]。
2007年6月,貝宜系統開始被美國司法部調查,涉及該公司懷疑通過美國銀行系統(包括里格斯銀行[27]),向班達爾親王提供15億美元賄款,以換取「鴿子軍購案」成事[28]。
雖然貝宜系統最後並未因此案被判行賄罪成,但由於涉及製造假帳,仍於2010年被美國法庭判罰4億美元[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