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天门冬科多年生草本、观花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風信子(學名:Hyacinthus orientalis)是天門冬科風信子屬的植物。其種加詞「orientalis」意為「東方的」。原產於亞洲西南部、土耳其南部和中部、敘利亞西北部、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在16世紀引種到歐洲。
多年生草本,地下具有球形鱗莖,直徑3-7厘米;披針形葉子厚,肉質質軟,長15-35厘米,寬1-3厘米,螺旋狀基生;花莖略高於葉,中空,頂生總狀花序,高20-35厘米,偶為45厘米,由2-50朵芳香的紫色花組成穗狀花序,長2-3.5厘米,管狀花被6裂。
風信子的學名得自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愛人美少年雅辛托斯。傳說西風風神仄費羅斯和太陽神阿波羅同時愛上了雅辛托斯,但雅辛托斯選擇了阿波羅。西風神因愛成恨使計殺死他。從雅辛托斯血泊裏生出的花的花瓣便有一條深色的花紋,這種花並以雅辛托斯之名為名。此外,泰奧弗拉斯托斯曾記錄過一種名為雅辛托斯的花。但這兩種花均被認為與現代的風信子不同[1]。
風信子易於栽培,可以通過分離母株長出的小鱗莖來繁殖。在自然情況下,風信子的繁殖方式除去鱗莖繁殖外,還可以通過種子進行繁殖。
風信子可由不同的昆蟲授粉,如蜜蜂。花很芬芳,非常吸引昆蟲,昆蟲也能因此得到花蜜。
花期過後,蒴果開始成熟,蒴果為球形,肉質,而當蒴果成熟後,它們會乾燥開裂成3部分,每部分有2室,各包含數目不等的種子。種子為黑色,具一油質體,大小不定。這種結構使種子能夠通過蟻播分散傳播。螞蟻會將種子帶回自己的洞裡,將種子的油質體作為食物,之後種子就在那裡發芽。
風信子作為觀賞植物有很長的栽培歷史,最初在地中海地區廣泛栽培,之後在法國(最初是用作香料)、荷蘭(主要栽培產地之一)和某些地區也很常見。
風信子在早春開花,喜全光照至稍陰,喜較為乾爽但不乾燥的土壤。它們在夏季會休眠,而且只能長期生長於天氣寒冷的地區。種植風信子的主要目的是為觀賞其一束束芳香艷麗的花朵,目前已有超過2000個栽培種被選育命名,花色有藍、白、蛋黃、粉紅、紅或紫色,大部分栽培種的花束相比原生種更為密集,每個花莖生有40-100朵或更多的花朵。
風信子含有生物鹼,如果大量食用則會中毒,而其中鱗莖是毒性最強的部分,無論如何都不應食用。
「只要點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盛人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