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簡稱NHL,是指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外的其他淋巴瘤[1]。其症狀包括淋巴結腫大、發燒、盜汗、體重降輕、容易疲倦[1]。其他症狀包括骨頭疼痛、胸痛或是癢[1]。有些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發展的很慢,有些則很快[1]。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
---|---|
被套細胞淋巴瘤的顯微照片。被套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一種。 迴腸末端,使用H&E染色。 | |
症狀 | 淋巴結腫大、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疲倦、搔癢[1] |
起病年齡 | 65–75歲年長者[2] |
類型 | 淋巴瘤、贅生物、血行疾病[*]、疾病 |
風險因素 | 免疫缺陷、自體免疫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C型肝炎、肥胖、人類疱疹病毒感染[1][3] |
診斷方法 | 骨髓或淋巴結切片[1] |
治療 | 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免疫療法、標靶治療、骨髓移植、手術、監察式等待[1] |
預後 | 五年存活率 72% (USA)[2] |
盛行率 | 430萬人 (2015年)[4] |
死亡數 | 231,400 (2015)[5]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血液學和腫瘤學 |
ICD-11 | XH50P3 |
ICD-10 | C85.9 |
ICD-9-CM | 202.80 |
OMIM | 605027、605027 |
DiseasesDB | 9065 |
MedlinePlus | 000581 |
eMedicine | 987540 |
Orphanet | 547 |
淋巴瘤是一種發生在淋巴細胞(一種白血球)上的腫瘤[2]。危險因子包括免疫缺陷、自體免疫性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C型肝炎、肥胖以及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感染[1][3]。世界衛生組織將淋巴瘤分為五大類,其中一大類是霍奇金氏淋巴瘤[6],另外的四大類可以細分為超過60種的淋巴瘤[7][8]。淋巴瘤的診斷會透過骨髓檢查或淋巴結活檢進行[1]。醫學影像有助於癌症分期的判斷[1]。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會根據淋巴瘤發展的快慢以及淋巴瘤出現在一處或是多處而定。治療方式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療法、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骨髓移植、手術以及監察式等待等方式[1]。若血液中因為存在抗體而變的濃稠,可以接受血漿置換[1]。不過放射線療法及一些化學治療可能會提高往後數十年內出現其他癌症、心臟病或是神經問題的風險[1]。
2015年有4300萬人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因此造成23萬1400人死亡[4][5] 。美國約有2.1%的人在一生中曾得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最常出現的年齡是在65歲至75歲之間[2]。美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五年存活率為72%[9]。
霍奇金氏淋巴瘤(H, Hodgkin disease),在1832年由英國醫師托馬斯·霍奇金(Thomas Hodgkin)首次描述。這也是人類首次描述淋巴癌。其他類型淋巴癌以後被陸續發現。由於霍奇金氏淋巴瘤對放療比較敏感,有必要把它們分成一類,然後細分。關於所有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歸類完成後,還是有很多彼此極不相同的淋巴癌等待分類。
這些剩餘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終於在1982年歸為16種。 這16類的分類原則主要是症狀緩急程度,而不見得是病理上的聯繫。所以,這種分類對於治療只有有限的幫助。
2008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幾乎放棄了將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對立起來的分類法,而是將80多類淋巴癌分為4個大類[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