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皮人
美洲原住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霍皮人是聯邦政府承認的一個美洲原住民部落,主要生活在亞利桑那州東北部方圓2531.773平方哩(6557.26平方公里)的霍皮族保留地中。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美國共有18327名霍皮人[1]。霍皮語是猶他-阿茲特克語族中30種方言之一。
霍皮人保留地整個被更大的納瓦霍保留地所包圍,兩個民族共享納瓦霍-霍皮聯合使用區,但這恰恰成為了兩民族衝突之源。根據1974年和1996年美國法令,該區域通過一座俗稱大山的山脈來分區,這也導致了長期的紛爭。[2][3][4]
歷史
霍皮人是美國西南部眾多原住民之一。當16世紀西班牙人第一次遇到他們時,稱這些人為「普韋布洛人」,因為他們所住的村莊(在西班牙語中叫普韋布洛斯)。霍皮族是古普韋布洛人的後裔(霍皮人:阿納薩齊印第安人或納瓦霍人:阿納薩齊人),他們沿「莫戈隆邊緣」居住,在亞利桑那州東北、新墨西哥州西北和科羅拉多州西南部建造了一系列整套複合式住宅,特別是在公元12世紀到14世紀期間。後來,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大村莊。現在尚無任何研究人員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水源枯竭迫使人們離開了居住地。
舊奧賴比(Oraibi)村是四個古霍皮村莊之一,也是美國境內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村莊之一。16世紀40年代曾記錄該村莊有1500-3000名居民[5]。
首次記錄歐洲人與霍皮人接觸的是公元1540年的西班牙人。西班牙將軍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羅納多前往北美內陸探索,在祖尼人村中,他得知了霍皮部族,科羅納多派出佩德羅-德-托瓦爾(Pedro de Tovar)及其他幾人去尋找霍皮人村莊[6]。西班牙人寫道,他們訪問的首個霍皮人村莊是「阿瓦托維」(Awatovi),並指出,該村約有16000名霍皮人和祖尼人[5]。幾年後,西班牙探險家加西亞·洛佩斯·卡德納斯(García López de Cárdenas)在勘查格蘭德河的旅途中,也遇到了霍皮人。他們熱情地款待了卡德納斯和他的手下,並給他們指示了旅行線路[6]。
在1582年至1583年間,「安東尼奧·德·埃斯佩霍」(Antonio de Espejo)的遠征隊探訪了霍皮族。他指出,有五個霍皮族村莊和大約12000名霍皮人[5]。在這些較早的時期,西班牙人在新大陸西南部探索和殖民,但從沒有派出很多的部隊或定居者到霍皮族的地方[6]。他們對霍皮族的探訪是隨機的,分散在很多年間。很多時候主要是軍隊。
西班牙人定居於格蘭德河附近,由於霍皮族人並不生活在他們探訪過的河流附近,因此,也從未在這些地方留下過任何軍隊[7]。1629年伴隨著西班牙殖民者一道,傳教士、天主教修士開始大量湧入。方濟會開始期,先後有30名修士抵達霍皮族領地。方濟會在「阿瓦托維村」分派了傳教士並修建了一座教堂。霍皮人起初反對改信天主教,但在「波拉斯神父」聲稱他將十字架放在一位盲人青年的眼睛,他的視力就恢復了後,阿瓦托維村的霍皮人就開始信奉基督教了。但多數其他村莊的霍皮人則想維持自己的方式,繼續抵制改變信仰[6]。
西班牙天主教傳教士在改變霍皮族宗教信仰,以及通過用嚴酷手段迫使他們放棄宗教習俗方面勉強取得成功。但西班牙占領者對霍皮族的實際奴役,是迫使他們接受強迫勞動並交出貨物和農產品。西班牙人的壓迫和試圖對霍皮人信仰的改造,使得霍皮人對占領者的不滿越益加深。只有阿瓦托維村的普韋布洛人明確改變了信仰[6]。最終,在1680年,格蘭德河普韋布洛印第安人提出了造反建議,得到了所有霍皮人的響應[7]。
霍皮人和普韋布洛人的起義,第一次多個普韋布洛群體一起趕走了西班牙殖民者。在對西班牙的霍皮族反抗中,當地天主教使團遭到攻擊,修士和神父們都被處死,教會及石頭修建的宣教樓被拆除。後來,西班牙人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重新取得對格蘭德河普韋布洛人的控制,但此後,西班牙對更遙遠的霍皮族區的影響則較為有限。1700年,西班牙修士開始在阿瓦托維村重建了一座規模更小教堂。1700年到1701年冬季,一隊來自另一霍皮族村的男人們,在首領的號令下「血洗」了阿瓦托維村,殺光了村中所有的男人,並將婦女和小孩驅散到其它霍皮人村莊,然後徹底搗毀了該村,將其燒為平地。從此以後,雖然在17世紀中也斷斷續續地進行過一些嘗試,但西班牙人始終未能重建起這座霍皮族村莊[6]。

1849年,「詹姆斯·S·卡爾霍恩」(James S. Calhoun)被任命為美國西南部領地印第安事務官方代表,他在聖達菲設有總部,全權處理該區域所有印第安居民事務。霍皮族和美國政府間舉行的首次正式會議是在1850年,當時7名霍皮族長老專程到聖達菲會見「卡爾霍恩」。他們希望得到政府保護,防止受到納瓦霍族,一個與其他阿帕契族不同的阿帕奇語部落的侵擾,當時的霍皮族族長是「納克瓦伊雅姆特瓦(Nakwaiyamtewa)」。
1851年,美國在亞利桑那州修建立了堡壘(Fort Defiance),並在納瓦霍族領地駐紮了軍隊,以扼制他們對霍皮族的威脅。「詹姆斯·卡爾頓」(James J. Carleton)將軍在基特·卡森的協助下,指定了他們在該地區的活動範圍。他們「抓捕」當地的納瓦霍人並將他們關入到堡壘中。「納瓦霍人的遠行」(Long Walk of the Navajo)結果,就是霍皮人享受到一段短暫的和平期[8].
1847年,摩門教徒在猶他州定居,並試圖說服印第安人改信摩門教[7]。「雅各·漢布林」(Jacob Hamblin),一名摩門教傳教士,1858年第一次深入霍皮人領地,與霍皮印第安人達成了協定,1875年後期,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霍皮人土地上成立[8]。
1875年,英國商人托馬斯·基穆(Thomas Keams)護送霍皮族長老到華盛頓特區會晤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羅洛馬(Loololma),當時的奧賴比村首領,對華盛頓特區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認為,是教育讓白人有了這樣的生活,他想要為霍皮人的孩子們建一所正規的學校[8]。1886年,20名霍皮族長老簽署了一份送給印第安事務專員的請願書,請求"一所建在自己土地上的學校"[5]。1887年,托馬斯·基穆在基穆峽谷為霍皮族兒童開辦了「基穆峽谷寄宿學校」[8]。
奧賴比村人都不支持該學校,拒絕將孩子送到離村莊35英里(56公里)遠的學校。基穆學校向霍皮族青年灌輸歐美文明:強迫他們使用英語而放棄自己的傳統[5]。孩子們被迫放棄自己的部族身份,完全接受歐美文化。他們改變了髮型和服飾,取了英文名字,學會了英語。男孩們學習耕作和木工手藝,而女孩被教導熨燙、縫紉和「文明」的餐飲服務。基穆學校還強化了歐美宗教。」美國浸禮會「提供了每天早上的學生服務和每周的宗教課程[9]。1890年,印第安事務專員和其他政府官員抵達霍皮族領地,檢查新學校的進展。當他們看到只有幾名學生就讀後,立即召來聯邦軍隊,揚言要逮捕拒絕將孩子送入學校的父母[5]。
霍皮人始終將土地視為神聖,農業是他們的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的村莊分布在亞利桑那州北部。霍皮族和納瓦霍族都沒有界定和劃分土地的概念。他們一直居住在祖先曾經居住過的土地上。1882年12月16日,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通過了一項「創建霍皮族保留地」的行政命令。該保留地與納瓦霍族保留地相比太小,納瓦霍族保留地是美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5]。
霍皮族保留地原本是一個55乘70英里(110千米)的長方形區,位於納瓦霍族保留地中間,大約是納瓦霍族村莊面積的一半[10]。保留地雖然防止了白人定居者的侵占,但卻不能使霍皮族免受納瓦霍族的威脅[5]。
霍皮族和納瓦霍族繼續進行著土地爭鬥,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維持生計方式,如納瓦霍族人是放羊。最終,霍皮族人前往「內政和島嶼事務參議委員會」,請他們幫忙提供一個解決爭端的方案。兩部落就亞利桑那州北部1800000英畝(73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了爭論[11]。1887年,美國政府通過了《道斯土地分配法案》(Dawes Allotment Act)。其目的是將公共的部落土地劃分到戶,鼓勵單戶土地不超過640英畝(2.6平方公里),以歐美方式經營的家庭農場。內政部宣布將部落剩餘的「過剩」土地,由聯邦政府對美國公民公開拍賣。對於霍皮族人來說,該法案將摧毀他們耕種能力,因為這是他們主要的收入手段。印第安事務局在西南部沒有進行土地分配[12]。

奧賴比村的首領,羅洛馬積極支持霍皮人的教育,但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產生了分裂。村中多數人極為保守,拒絕讓自己的孩子上學。該部分印第安人被稱為「敵派」,因為他們反對美國政府及它的強行同化政策。其餘的奧萊比人被稱「友派」,因為他們接受了白人。「敵派」拒絕讓自己的孩子上學。 1893年,「奧賴比走讀學校」在奧賴比村開學。雖然學校設在村內,但傳統的父母們仍然拒絕讓自己的孩子入學。
1894年,一群霍皮族父母宣布,他們反對來自華盛頓的想法,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接觸美國白人文化。政府派出部隊逮捕了19名家長並將他們送到惡魔島監獄(Alcatraz Prison),在那裡,他們被關押了一年[5]。另一位奧賴比首領,「洛馬洪尤瑪」,與「羅洛馬」競爭村首領的位子。1906年,在一次敵派與友派間爆發衝突之後,該村分裂了,保守的敵派組成了一個叫「霍特維拉」(Hotevilla)的新村莊[8]。
在20世紀的曙光照耀下,美國政府為每個印第安保留地都設置了全日制學校、牧士、農業顧問和醫生。每個印第安保留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印第安人警察和部落法庭,並委任了在聯邦政府中代表部落利益的首領或長官。在1910年政府對印第安人口的普查中,霍皮部落共有2000人,這是20年中人口最多的,而納瓦霍族此時有22500成員,人口也不斷得到增加。到本世紀初,大約只有3%霍皮人仍生活保留地內[10]。1924年,美國國會正式宣布美國土著人均為美國公民。
根據1934年《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霍皮族建立了憲法,創建自己的部落政府,並於1936年入選部族委員會[8]。霍皮族憲法在序言中規定,他們是一個自治部落,致力於維護村落間的和平與和睦,以保持「霍皮族人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憲法由十三個不同的「條款」組成,所有條款都針對不同主題,涵蓋領土、成員及帶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門的部落政府組織。憲法的其餘部分討論了部落確認的12個行政村、土地、選舉,人權法案等等[13]。
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納瓦霍族不停地移動自己的村莊,越來越接近霍皮族人的土地,造成霍皮向美國政府提出土地問題。這導致所謂「第六區」(District 6)的設立,即環第一、第二和第三台地上的霍皮族村莊設置了一道邊界,保留地縮減至501501英畝(2029.50平方公里)[8]。1962年法院公布了「意見,事實發現及司法判決和結論」,這表明,美國政府不再授予納瓦霍人在1882年所宣布的在霍皮族保留地上的任何形式的居留權,但其餘的霍皮族土地要與納瓦霍族人共享[14]。
1961年-1964年間,霍皮族部族委員會與美國政府簽訂了租賃協議,允許企業勘探和開採石油、天然氣及霍皮領地內的礦產物。這種礦產開發為霍皮部落帶來了超過300萬美元的收入[15]。1974年,納瓦霍-霍皮部落土地安置法案獲得通過。隨之,創立了迫使所有霍皮人或納瓦霍人搬入到對方土地上生活的「納瓦霍-霍皮印第人安搬遷委員會」。1992年,霍皮族保留地增至1500000英畝(6100平方公里)[14]。
今天
霍皮部落自治地位已得到聯邦政府承認,部落在亞利桑那州的凱克特斯姆維(Kykotsmovi)設立了總部。目前部落主席為勒羅伊·辛果泰瓦(Leroy Shingoitewa)[16]。1936年12月19日部落理事會成立,其委員會組織結構如下:
- 上孟科匹(Upper Moenkopi):
- 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斯(Bruce Fredericks)
- 丹尼·胡梅泰瓦·斯爾(Danny Humetewa Sr.)
- 韋恩·庫萬哈伊瑪(Wayne Kuwanhyoima)
- 勒羅伊·索瑪茲庫庫(Leroy Sumatzkuku)
- 巴卡維(Bacavi):
- 拉馬爾·基瓦瑪(Lamar Keevama)
- 戴維斯·弗·帕庫薩(Davis F. Pecusa)
- 勒羅伊·G.克萬尼姆帕特瓦(Leroy G. Kewanimptewa)
- 凱克特斯姆維村(Kykotsmovi):
- 丹尼·哈納涅(Danny Honanie)
- 諾曼·哈納涅(Norman Honanie)
- 迦勒·H·詹森(Caleb H. Johnson)
- 納達·塔拉尤姆佩特瓦(Nada Talayumptewa)
- 第二台地,米尚諾維(Mishongnovi):
- 阿特·巴塔拉(Art Batala)
- 默文·尤耶泰瓦(Mervin Yoyetewa)
- 安妮特·費·塔拉尤姆佩特瓦(Annette F. Talayumptewa)
- 瑪麗蓮·特瓦(Marilyn Tewa)
- 第一台地(First Mesa)
- 當前無代表
- 副主席:赫爾曼·G. 哈納涅(Herman G. Honanie)
- 部落秘書:瑪莎·A·馬斯(Martha A. Mase)
- 治安總長:維奧萊特·辛夸赫(Violet Sinquah)
- 部落財務總長:羅伯特·索瑪茲庫庫(Robert Sumatzkuku)[17]
霍皮部落賺取的大部分收入來自180萬英畝(7300平方公里)納瓦霍保留地上的天然資源,即從每年大量開採的煤炭中,部落獲得的礦產特許權收益[12]。在霍皮族土地上得到長期挖掘許可的煤炭開採[18],也是皮博迪西部煤炭公司最大的業務之一。霍皮部落2010年度的收入預算為2180萬美元,而僅開採收入一項預計就達1280萬美元[19]。
霍皮經濟開發公司(簡稱HEDC)是一個負責從市場機遇中尋求多元化發展的企業。該公司監督霍皮族文化中心和管理沃爾皮村(Walpi)的房產。公司經營的其他業務包括霍皮族位於弗拉格斯塔夫(Flagstaff,旗杆鎮)和溫斯洛市(Winslow)之間的三處峽谷農場;伊戈爾鎮(Eagar)的26間牧場酒吧;霍爾布魯克城(Holbrook)的霍皮族旅遊廣場;旗杆鎮上的三處商用物業及在塞多納(Sedona)的科科佩利酒店(Kokopelli)[20]。
旅遊業也是部落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在亞利桑那州孟科匹(Moenkopi),部落開設了有100間客房的孟科匹傳統酒店和單幢度假屋,靠近圖巴市(Tuba City)[21],是保留地上的第二家酒店。它向非霍皮族人提供了娛樂、講演和教育示範以及旅遊和住宿的場所。該項目預計將可提供400個職位[22]。部落還在孟科匹經營 Tuvvi 旅遊中心和 Tuvvi 咖啡廳[23]。
文化

霍皮這個名字是來自於他們的本名:「Hopituh Shi-nu-mu」(「和平的人們」或「和平的小傢伙們」)[25]的簡稱。「霍皮詞典」[26]給出「霍皮」一詞的主要含義是「表里如一,保持彬彬有禮、文明、平和、有禮貌的霍皮式人」。在過去,霍皮族使用「霍皮」及其同源詞來區別於普韋布洛人中其它更好戰的部落[27]。
霍皮是一個深根於文化信念、精神、道德和倫理觀的概念,是霍皮人力爭要實現的一個概念,即崇敬和尊重一切萬物,並與它們和諧相處,按照創世神或大地守護神「馬索」(Maasaw)的指示去生活,為整個世界的利益而遵守霍皮族的傳統禮儀。
傳統上,霍皮族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男人結婚後,其孩子歸屬妻子家族。這些宗族關係交叉延伸到所有的村莊。孩子由女方家族來命名。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二十天,女方家族將聚集到一起,每位婦女都帶來一個名字和一件給孩子禮物。在某些情況下,很多親戚將會到場,一個孩子可能會得到多達四十個以上的名字,孩子的父母通常會從中挑選一個要用的名字。目前的做法是,要麼起一個非霍皮或英文名字,要麼由家長選擇一個霍皮族名字。一個人也可以因宗教因素,如克奇那宗教習俗,或生活中的某一重要事件而改名。
霍皮人定期操演一整套的傳統儀式,雖然不是所有村莊都保留或擁有完整的禮儀儀式。這些儀式根據陰曆來舉行,並可在每個霍皮族村莊看到。就像其他美洲原住民群一樣,雖然霍皮族也受到基督教及相關教派教義的影響。但它們仍無法讓霍皮人完全放棄自己的傳統宗教習俗。
傳統霍皮人是高度熟練的小型自耕農,但霍皮人也有其它的掙錢方式,相當數量的霍皮人從事的主要工作是製作高品質霍皮藝術品,特別是雕刻「克奇那娃娃」、燒造特色陶瓷品,設計和製作高級珠寶,尤其是純銀飾品等。
霍皮人採集和晾曬一種叫Thelesperma megapotamicum的多年生植物,已知的常規名稱叫霍皮茶,用它製作一種草本茶,作為藥用和黃色顏料[28]。
霍皮族名流

- 托馬斯·班亞雅(Thomas Banyacya,約生於1909年-1999年),霍皮族傳統首領的翻譯和發言人。
- 讓·弗雷德里克斯(Jean Fredericks,1906年–1990),霍皮族攝影師和前「部族委員會」主席 [29][30]
- 黛安·胡梅泰瓦(Diane Humetewa),美國亞利桑那州區律師
- 弗雷德·凱博提(Fred Kabotie,大約1900年–1986年),畫家和銀匠。
- 麥可·凱博提(Michael Kabotie,1942年–2009年),畫家、雕塑家和銀匠
- 查爾斯·羅洛瑪(Charles Loloma,1912年–1991年),珠寶商、陶藝家和教育家
- 琳達·羅瑪哈福特瓦(Linda Lomahaftewa),版畫家、畫家、教育家
- 海倫·那哈(Helen Naha,1922年–1993年),陶藝家
- 泰拉·那哈(Tyra Naha),陶藝家
- 丹·納明哈(Dan Namingha,生於1950年),霍皮-特瓦族畫家和雕塑家
- 埃爾娃·南培堯(Elva Nampeyo),陶藝家
- 范妮·南培堯(Fannie Nampeyo),陶藝家
- 愛麗思·南培堯(Iris Nampeyo)(大約1860年–1942年),陶藝家
- 洛瑞·皮爾斯特瓦(Lori Piestewa,1979年–2003年),美國陸軍軍需兵團士兵,在伊拉克戰爭中陣亡。
- Dextra Quotskuyva(出生於1928年),陶藝家
- 埃默里·塞卡夸帕泰瓦(Emory Sekaquaptewa,1928年–2007年),霍皮族頭人,語言學家、詞典編輯者,美國陸軍軍官,西點軍校畢業, 珠寶商、銀匠。
- 菲利普·塞卡夸帕泰瓦(Phillip Sekaquaptewa,出生於1956年),珠寶商、銀匠(埃默里的的侄子)
- Don C. Talayesva (生於1890–?),自傳和傳統主義者。
- 劉易斯·特瓦尼馬(Lewis Tewanima,1888年–1969年),奧林匹克長跑亞軍。
- 圖維(Tuvi,圖巴市長) (大約在1810年–1887年)亞利桑那州圖巴市命名後,第一位改信摩門教的霍皮人。
霍皮人的歷史照片
-
霍皮族婦女舞蹈, 1879, 奧賴比村,亞利桑那洲, 約翰 K.希勒斯拍攝
-
霍皮族傳統村莊沃爾皮,1920年
-
傳統的霍皮族房屋,1906年,愛德華 S.柯蒂斯拍攝
-
霍皮族編籃人 1900年,亨利·皮博迪拍攝
-
霍皮族編籃人
-
霍皮女孩,愛德華 S.柯蒂斯拍攝
-
愛麗思·南培堯,世界著名的霍皮族陶藝家及她的作品. 1900年, 亨利·皮博迪拍攝
-
1900年拍攝的沃爾皮村霍皮女孩,「南瓜花」髮型表示她年已及笄
-
四位年輕的霍皮族印第安婦女在磨麵,1906年,愛德華 S.柯蒂斯拍攝
-
霍皮族婦女正在為未婚女孩梳發,1900年,亨利·皮博迪拍攝
-
霍皮保留地中騎喬普自行車的孩子們, 霍皮保留地, 1970年
參見
備註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