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霍士廉(1909年4月—1996年11月17日),曾名霍德甫,男,山西忻縣(今屬忻州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曾先後擔任陝西、寧夏、山西,三個省級行政區的黨委書記;1979年至1980年間,還曾短暫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部長;1985年後,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專職委員。
霍士廉 | |
---|---|
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委書記 | |
任期 1965年10月-1967年7月 | |
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 | |
任期 1977年1月-1979年2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部長 | |
任期 1979年2月-1980年10月 | |
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省委書記 | |
任期 1980年10月-1983年3月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別名 | 霍士道 |
出生 | 1909年4月 大清山西省忻縣 |
逝世 | 1996年11月17日 中國北京市 | (87歲)
籍貫 | 山西省忻縣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經歷
|
霍士廉出生在山西省忻縣(今屬忻州市)北堡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30年,在忻縣中學讀書時,參與組織了青年革命團。此後,一直在忻縣、太原、北京、西安等地組織青年學生、農民開展「抗日反蔣」運動;後被政府通緝,被迫逃離家鄉。之後考入北京宏達學院。1933年9月,他受宏達學院地下黨組織派遣,返回山西從事地下工作。1935年遭人舉報,西安地下黨被破壞,他率領同事進入陝北蘇區。1936年進入延安,同年1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7年2月,擔任陝北富縣抗日救國會會長、中共富縣縣委書記。1937年11月,擔任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秘書長。
1938年,霍士廉被派往山東,在郭洪濤的率領下來到泰安,參加開闢建立抗日根據地工作,以魯北平原為中心的清河區擔任特委書記。他到任後不久,根據中央和省委的決定,將共產黨組織領導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第五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遊擊第三支隊」[1],馬耀南任司令員,霍士廉任政治委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馬耀南、楊國夫率三支隊一部在膠濟鐵路以北開展平原抗日游擊戰爭。在一次戰鬥中,馬耀南犧牲,楊國夫接任三支隊司令員[2]。霍士廉率三支隊一部在膠濟鐵路以南山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並護衛南北交通要道。10月,省委決定將清河特委所轄膠濟鐵路以南各縣劃出,另行成立淄博特委。此後,楊國夫、霍士廉根據徐向前、朱瑞的指示,率三支隊集中於膠濟鐵路以北開展平原游擊戰爭。清河特委建立以後,霍士廉還抓緊恢復和建立、充實或改組各縣黨的領導機構,加強地方工作[3]。到1939年7月以前,全區黨員已增加到900餘名。開辦了各種訓練班,建立、發展了縣、區地方武裝,普遍組建了抗日自衛團。建立了各級抗日民主政權,逐步形成了清河抗日根據地。
1939年10月,霍土廉離開清河區,調任第一區黨委委員、政府工作部部長、統戰部長。1940年4月,第一區黨委撤銷,成立魯南區黨委。第一區黨委所轄的一、二、五地委直屬山東分局領導,霍士廉到山東分局分管一、二、五地委工作。1940年7月26日,山東省國大代表複選大會、山東省工農青婦文化各界成立大會、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的聯合大會在青駝寺召開[4]。選舉產生了國大代表、省參議員;成立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山東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總會。並選舉霍士廉為總動委會副主任、各救總會會長[5]。
1940年10月,山東分局決定成立魯中區黨委,霍士廉任書記。魯中區黨委轄一(泰山)、二(沂蒙)、五(濱海)三個地委。不久,又成立了魯中軍區,他兼任軍區政委。隨後三年,日軍採取圍困措施,鬥爭形勢空前嚴峻。1941年11月,日軍對沂蒙山區進行大掃蕩,並分11路圍攻。他作為魯中區黨委書記,堅持沂蒙山區反掃蕩,繼續在山區中迂迴。1942年,他率領當地黨政部門開始全區減租減息工作,鞏固魯中根據地力量。1944年1月,調任新成立的沂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因為他長期致力沂蒙地區,使得共產黨在當地備受愛戴,並為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孟良崮戰役等奠定了當地群眾基礎[6]。
1949年至1952年,霍士廉出任浙江省民政廳廳長,浙江省人民政府秘書長,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1953年4月至1958年4月,兼任浙江大學校長[8]。1952年12月至1955年1月,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1月至1965年11月,任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1954年8月至1955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1955年8月至1965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處書記;曾兼任浙江省計劃委員會主任、浙江省計劃經濟委員會代主任。1961年2月至1966年6月,兼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
1965年10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兼陝西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以接替因陝西改革受阻、勞累成疾而返回北京的胡耀邦[9]。1965年12月至1966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1966年6月,中共陝西省委開始成為文革批鬥的對象。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風暴的鼓舞下,西安造反派奪取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陝西省委的權力[10];霍士廉被迫受到批鬥,不過在周恩來的暗中授意下,他被接到北京,免於文革造反派的正面攻擊[11]。1970年至1973年,出任陝西省革委會生產組副組長。1973年5月至1977年1月,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陝西省革委會副主任。
1977年1月至1979年2月,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第一書記、寧夏回族自治區革委會主任[12];曾兼任寧夏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在主政寧夏期間,狠抓撥亂反正,並大膽起用楊靜仁、胡啟立等當時尚未從文革罪名中「解放」出來的幹部,使得寧夏局面迅速好轉。1978年,他也是積極支持真理標準討論的一派[13]。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被調往北京,1979年2月至1980年10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部長。
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調霍士廉入住山西。當時霍士廉妻子已身患癌症,家人已經無法承擔更多的遷徙,鄧小平親自說服霍士廉,並交代落實農業生產責任制,並解決山西極左的思潮與派系干擾[14]。1980年10月至1983年3月,霍士廉出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1981年2月,兼山西省軍區第一政委。任內迅速平反謝振華冤案、解放基層幹部;並在經濟上推廣聯產承包製,使得山西經濟徹底拋棄此前的學大寨思路[15]。1985年9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後上,霍士廉改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並於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連任[16]。
1996年11月17日,霍士廉因病逝世,享年87歲[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