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印度教戰鬥女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難近母(梵語:दुर्गा,孟加拉語:দুর্গা,字面意思為「不可接近的」;曾音譯為突伽[2]),現代中文發音為杜爾噶,印度教女神,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對象。傳統上被認為是濕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兩個兇相化身之一(另一個是時母)。
難近母原本為古印度的部落神祇,最初是一個獨立的女神,和雪山神女並無關係。婆羅門教興盛以後,整合神話傳說譜系,把難近母吸納進來,之後逐漸被視為雪山神女的降魔相。[3]源自古人崇拜生育的文化,印度宗教體系中保留了崇拜大神母的強大派別,即性力派。性力派認為,女神的「性力」(鑠乞底)才是宇宙的本源(梵)。性力派在印度哲學中的體現,和同期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女媧崇拜,都是生育崇拜在遠古人類社會中的精神遺存。
難近母信仰與許多印度民間的野蠻活動結合,施行殺人以祭祀的行為。7世紀時中國高僧玄奘就曾被這樣一些宗教恐怖分子所劫持,但還好倖免於難[4]。在英屬印度時代被官府嚴禁之後,現在多半以宰殺雄性牲畜以祭神。
作為雪山神女的化身,難近母的最主要職能是降魔。她是與惡魔戰鬥的可怕的女武士的形象,有10隻手,3隻眼,拿著許多武器和法器(樓陀羅的三股叉,因陀羅的雷杵,弓,彎刀,等等)。她的坐騎是一隻叫達溫(Dawon)的聖獸,其形象有時是獅子,有時是老虎。
在難近母與各種惡魔(阿修羅,羅剎)的戰鬥中,最有名的是打敗怪物摩醯濕的故事。摩醯濕是一個強大的阿修羅,誰也無法打敗它,它甚至入侵天界趕走了神王因陀羅。給予這個怪物如此神力的梵天本人也無力收服它。眾神被迫集合起來,而後從他們的力量中浮現出難近母(但並不是由他們創造出來的)。難近母用「吠陀的語言」告訴天神們她是宇宙精神「梵」的體現,只有她才能打敗摩醯濕。眾神紛紛送給她各種武器和法器。經過一場天昏地暗的大戰,難近母終於消滅了摩醯濕,因此得到一個稱號「殺摩醯濕者」。[5]除了打敗摩醯濕之外,難近母還以不同的化身打敗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摩根德耶往世書》裡列舉了她的108個稱號。[6]
在印度著名的故事集《寶座故事三十二則》中,難近母總是在關鍵時刻向主角超日王施恩,而後者又把她施予的恩惠轉讓給窮人。[7]
對難近母的崇拜主要集中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比哈爾邦和阿薩姆邦。在印度各地都有祭祀她的盛大的難近母節(大量宰殺雄性牲畜祭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