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数学奖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貝爾獎(挪威語:Abelprisen,英語:Abel Prize)是一個數學領域的國際獎項,以挪威著名數學家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Niels Henrik Abel)的名字命名,自2003年起每年頒發一次[1]。該獎由挪威政府主辦,由挪威科學與文學院任命的五人執委會負責篩選提名和決定得獎者[2]。阿貝爾獎與菲爾茲獎齊名,被認為是數學界的最高獎之一,被視為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3][4][5][6]。
阿貝爾獎 | |
---|---|
授予對象 | 在數學領域的傑出科研工作 |
國家/地區 | 挪威 |
主辦單位 | 挪威國王 |
首次頒發 | 2003年 |
官方網站 | www.abelprize.no |
阿貝爾獎最初是索菲斯·李在1899年建議設立,因為他得悉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計劃中的獎項不包括數學獎。可是索菲斯·李不久後逝世,打斷了設立工作。1902年,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一百周年誕辰,國王奧斯卡二世嘗試設立阿貝爾獎但也不成功。三年後瑞典-挪威聯盟的解體更正式終止了籌備工作[7]。
國際數學聯盟指定2000年為「世界數學年」,設立阿貝爾獎的計劃在翌年再度重啟。[8]。挪威政府在聽取由學者組成的工作小組的建議後,撥款2億挪威克朗作為啟動資金,並決定在翌年,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二百周年誕辰之時開始頒發[9]。
2002年,阿特勒·塞爾伯格獲頒榮譽阿貝爾獎[10],但首位正式得獎者尚-皮耶·塞爾在2003年才誕生[7],獲600萬挪威克朗獎金[11]。
阿貝爾獎不允許自我提名,除此以外沒有限制,任何人均可遞交提名。跟諾貝爾獎一樣,阿貝爾獎只授予在世者,但倘得獎者在宣布獲獎後離世,則會獲追授[14]。挪威科學與文學院每年3月[14]根據阿貝爾獎執委會的推薦,宣布得獎者[2]。阿貝爾獎執委會由五人組成,成員可屬挪威籍與否,全部由挪威科學與文學院根據國際數學聯盟和歐洲數學學會的提名來任命,任期一年,並可續任一次[2]。
年份 | 得獎者 | 圖片 | 國籍 | 研究機構 | 評語 |
---|---|---|---|---|---|
2003 | 尚-皮耶·塞爾 | 法國 | 法蘭西公學院 | 表彰他在確立包括拓撲學、代數幾何和數論在內的現代數學眾多領域的現代形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For playing a key role in shaping the modern form of many parts of mathematics, including topology, algebraic geometry and number theory."[15]) | |
2004 | 麥可·阿提雅 | 英國 | 愛丁堡大學 | 表彰他們對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的發現和證明,對拓撲學、幾何學和數學分析的統一,以及對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間建立新的橋梁所發揮的突出作用。("For their discovery and proof of the Atiyah–Singer index theorem, bringing together topology, geometry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their outstanding role in building new bridges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 physics."[16]) | |
艾沙道爾·辛格 | 美國 | 麻省理工學院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
2005 | 彼得·拉克斯 | 美國 | 紐約大學 | 表彰他對偏微分方程的理論,應用以及計算它們的解所做出的突出貢獻。("For his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o the computation of their solutions."[17]) | |
2006 | 里納特·卡爾松 | 瑞典 |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 | 表彰他在調和分析和光滑動力系統方面深刻和重大的貢獻。("For his profound and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harmonic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mooth dynamical systems."[18]) | |
2007 | 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漢 | 美國 | 紐約大學 | 表彰他在概率論研究方面作出的根本性貢獻,特別是對統一的大偏差理論的創立。("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n particular for creating a unified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19]) | |
2008 | 約翰·湯普森 | 美國 | 佛羅里達大學 | 表彰他們在代數方面的深刻成就,尤其是對現代群論的建立。("For their profound achievements in algebra and in particular for shaping modern group theory."[20]) | |
雅各·蒂茨 | 法國 | 法蘭西公學院 | |||
2009 | 米哈伊爾·格羅莫夫 | 法國 | 紐約大學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 |
表彰他對幾何學的革命性貢獻。("For his revolutionary contributions to geometry."[21][22][23]) | |
2010 | 約翰·泰特 | 美國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表彰他在數論領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For his vast and lasting impact on the theory of numbers."[24]) | |
2011 | 約翰·米爾諾 | 美國 | 石溪大學 | 表彰他在拓撲、幾何和代數領域的開創性發現。("For pioneering discoveries in topology, geometry, and algebra."[25]) | |
2012 | 塞邁雷迪·安德烈 | 匈牙利 | 羅格斯大學 匈牙利科學院 |
表彰他在離散數學和理論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傑出貢獻,以及這些貢獻對堆壘數論和遍歷理論產生的深遠影響。("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nd in recognition of the profound and lasting impact of these contributions on additive number theory and ergodic theory."[26]) | |
2013 | 皮耶·德利涅 | 比利時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表彰他對於代數幾何的突出貢獻以及這些貢獻對於數論、表示論和其他相關領域的影響。("Fo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algebraic geometry and for their transformative impact on number theory, representation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27]) | |
2014 | 雅科夫·西奈 | 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表彰他在動力系統、遍歷性理論以及數學物理學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dynamical systems, ergodic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28]) | |
2015 | 約翰·奈許 | 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表彰他們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以及在幾何分析上的應用所作出的原創性的貢獻。("For striking and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geometric analysis."[29]) | |
路易·尼倫伯格 | 加拿大 / 美國 | 紐約大學 | |||
2016 | 安德魯·懷爾斯 | 英國 | 牛津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
表彰他使用橢圓曲線的模型式猜想這方法令人震驚地證明出費馬最後定理,並開啟了數論的新紀元。("For his stunning proof of Fermat’s Last Theorem by way of the modularity conjecture for semistable elliptic curves, opening a new era in number theory."[30]) | |
2017 | 伊夫·梅耶爾 | 法國 | 巴黎-薩克雷高等師範學校 | 表彰他作為小波領域發展的關鍵人物。("For his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wavelets."[31]) | |
2018 | 羅伯特·朗蘭茲 | 加拿大 / 美國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表彰他提出朗蘭茲綱領。("For his visionary program connecting representation theory to number theory."[32]) | |
2019 | 凱倫·烏倫貝克 | 美國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表彰她在偏微分方程、規範場論和可積系統方面的開創性成果,並且深刻影響了分析學、幾何學和物理學。("For her pioneering achievements in geometr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auge theory and integrable systems, and for the fundamental impact of her work on analysis, geometr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33]) | |
2020 | 希勒爾·菲爾斯滕貝格 | 以色列 |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 表彰他們在群論、數論和組合數學領域開創性地使用概率論和動力學方法。("For pioneering the use of methods from probability and dynamics in group theory, number theory and combinatorics"[34][35]) | |
格列戈里·馬爾古利斯 | 美國 | 耶魯大學 | |||
2021 | 洛瓦茲·拉茲洛 | 匈牙利 / 美國 | 羅蘭大學 | 表彰他們貢獻理論計算機科學與離散數學,將兩者塑造成現代數學的重要領域。("For their foundational contributions to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nd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their leading role in shaping them into central fields of modern mathematics"[36][37]) | |
阿維·威格森 | 以色列 / 美國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
2022 | 丹尼斯·蘇利文 | 美國 | 石溪大學 紐約市立大學 |
表彰他對廣義的拓撲學的貢獻,尤其在代數拓撲、幾何拓撲學及動態系統。("For his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topology in its broadest sense, and in particular its algebraic, geometric and dynamical aspects."[38]) | |
2023 | 路易斯·卡法雷利 | 阿根廷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表彰他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正則性理論的開創性貢獻,包括自由邊界問題和齊次蒙日-安培方程。("For his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regularity theory for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cluding free-boundary problems and the Monge–Ampère equation."[39]) | |
2024 | 米歇爾·塔拉格朗 | 法國 |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表彰他對機率論和泛函分析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在數學物理和統計學方面的傑出應用。("For his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with outstanding appl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and statistics.")[40]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