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立大學(英語: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縮寫作 CUNY)是紐約市的公立大學系統的總稱。它是美國最大的市立大學系統,包含有:11個四年制高等學院(Senior College)、7個兩年制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以及研究生中心、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法學院、新聞學院、和榮譽學院等附屬學院。超過54萬名大學生及研究生在紐約城市大學在紐約市五個區的各所分校就讀。紐約市所有在讀大學生中近1/2為紐約市立大學學生,所有大學畢業生中1/3為紐約市立大學畢業生。在就讀生的數量上,紐約市立大學是全美國第三大的大學系統,僅次於紐約州立大學(SUNY)和加州州立大學(CSU Systems)。紐約城市大學(CUNY)和紐約州立大學(SUNY)是分開且獨立的兩個大學系統,雖然他們都由紐約州政府提供經費,但是紐約市立大學在同時也從紐約市政府得到資金補助。截止2017年,共有21位校友及教職工獲得諾貝爾獎。
歷史
紐約市立大學的歷史開始於1847年。那一年,在美國駐日本首任大使湯森·哈利斯的推動下,紐約市成立了全美國第一所公立高等教育學府,並將其命名為「自由學院」(Free Academy)。這所學院後來被改名為紐約市立學院(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CCNY)。紐約市立大學(CUNY)組建於1961年。它最初的兩個分校為紐約市立學院和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並最終擴展到現在的規模。
組織結構
一個有十七名校董組成的校董會為紐約市立大學(CUNY)的決策管理機構。其中十名校董由紐約州州長任命,五名校董由紐約市市長任命。現任董事會主席為前耶魯大學校長貝諾·C·施密德特二世。十五名校董的任命必須經過紐約州參議院審核通過方能生效,任期七年,可連任一屆。另一名校董由紐約市立大學學生政府主席擔任。紐約市立大學教師協會主席也為校董之一,但無投票權。校董會任命一名總校長負責整個市立大學系統的管理,但各所分校的校長直接向校董會負責,而不向總校長負責。
在成立之初,紐約市立大學(CUNY)校董會和總校長只能對各個分校行使十分有限的管理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多數分校在紐約市立大學於1961年組建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例如,歷史最久遠的分校,1847年成立的紐約市立學院(CCNY)在紐約市立大學(CUNY)組建時已經存在了114年。這些分校是由紐約州議會授權成立。州議會確保了這些分校的自主權。因此,在很多分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眼中,紐約市立大學不過是一個由各所獨立大學所組成的鬆散的聯盟而已。而不少學生對各自所就讀分校的認同感也強於他們對市立大學的認同感。然而最近幾年,在紐約州州長和紐約市市長的推動下,市立大學校董會和總校長通過他們對經費的控制權-雖然這個控制並非絕對-逐漸加強了對各個分校的行政管理權,同時削弱了分校校長的權力。
至2016年為止,紐約市立大學(CUNY)由十八所分校(包括11所四年制高等學院、7所兩年制社區學院)和7所附屬學院(包括研究生中心、法學院、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新聞學院、榮譽學院、和推廣教育專業研究學院)組成。
以下是紐約市立大學分布在紐約市各區的分校和附屬學院:
- (1847年) 紐約市立學院(成立之初命名為「自由學院」,免收學費,後改為現名,為美國第一所公立高等教育學府,曾被稱為「平民哈佛」。)
- (1870年) 亨特學院 (原為紐約市的公立女子學院,從1970年代起開始錄取男性學生。)
- (1919年) 柏魯克學院 (原為紐約市立學院的商業及公共管理學院,於1953年獲得分校資格,並以伯納德·柏魯克命名。)
- (1930年) 布魯克林學院
- (1937年) 皇后學院 (由亨特學院與紐約市立學院位於紐約市皇后區的校區合併而成。)
- (1946年) 紐約市立技術學院
- (1955年) 史泰登島學院
- (1964年) 約翰·傑刑事學院
- (1966年) 約克學院
- (1968年) 雷曼學院 (原為亨特學院位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校區。)
- (1970年) 麥德加·艾菲斯學院
- (1957年) 布朗克斯社區學院
- (1958年) 皇后區社區學院
- (1963年) 曼哈頓區社區學院
- (1963年) 國王區社區學院
- (1968年) 拉瓜地亞社區學院
- (1970年) 侯斯托斯社區學院
- (2011年) 顧特曼社區學院
- (1961年)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
- (1973年) 蘇菲·戴維斯生醫科學學院
- (1983年) 紐約市立大學法學院
- (2001年) 紐約市立大學榮譽學院
- (2005年) 麥考雷榮譽學院
- (2006年) 紐約市立大學新聞學院
- (2006年) 紐約市立大學推廣教育專業研究學院
- (2008年) 紐約市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2016年) 紐約市立大學醫學院 (CUNY School of Medicine)
- (1963年) 紐約市立大學西奈山醫學院 (1999-2007年間改與紐約大學為附屬關係,2010年起該校開始獨立授與學位)
學位
由於紐約市立大學獨特的組成結構和各個分校的相對獨立性,大多數分校都有一些相同的科系。例如,很多分校都有自己的英語系、數學系、歷史系等等。不過有些分校也有它們獨特的科系。比如,紐約市立學院擁有市立大學系統中唯一的工學院和建築學院,而柏魯克學院是唯一擁有商學院的分校。
一般而言,紐約市立大學系統的四年制高等學院頒發各自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兩年制社區學院頒發各自的副學士學位。哲學博士學位由研究生中心授予,法律博士學位則是由法學院頒發,2008年起紐約州教育局核准紐約市立學院獨立授予工程學哲學博士學位。
知名校友
紐約市立大學校友中除了13位諾貝爾獎得主[3],還包括二位美國國務卿、一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陸軍上將,參謀聯席會議主席、聯邦參議員、州議會議員、紐約市市長、太空人、演員、歌唱家、作曲家、作家、科學家、發明家等等[4] [5]。
- 李昌鈺(美籍) 世界知名刑事鑑定專家,約翰·傑刑事學院學士。
- 畢恆達(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知名作家,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環境心理學博士。
- 方念華(台灣) 知名電視新聞主播,紐約市立大學大眾傳播藝術碩士。
- 聶建中(台灣)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柏魯克商學院企管碩士。
- 許益欽(台灣) 百家班鮮食集團董事長,柏魯克商學院企管碩士。
- 黃崇仁(台灣) 力晶半導體創始人暨董事長,西奈山醫學院博士。
- 馮定國(台灣) 資拓宏宇科技董事長,前立法委員,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碩士。
- 蔣永延(台灣) 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知名數學家,台灣數學權威,素有中山數學招牌之稱。
- 順子(中國) 知名歌手,亨特學院。
- 王嘉廉(香港) 國聯電腦Computer Associates創始人,皇后學院1977數學系學士。
- 趙豪城(台灣) 知名職業棒球賽評述員。
知名教授
諾貝爾獎得主
- John O'Keefe,生理醫學獎(2014),紐約市立學院1963級心理學系校友。
- Robert J. Aumann,經濟獎(2005),紐約市立學院1950級數學系校友。
- Gertrude Elion,生理醫學獎(1988),亨特學院1937級校友。
- Leon M. Lederman,物理獎(1988),紐約市立學院1943級物理學系校友。
- Stanley Cohen,生理醫學獎(1986),布魯克林學院1943級化學系與動物學系校友。
- Herbert A. Hauptman,化學獎(1985),紐約市立學院1937級數學系校友。
- Jerome Karle,化學獎(1985),紐約市立學院1937級校友。
- Arno A. Penzias,物理獎(1978),紐約市立學院1954級物理學系校友。
- Rosalyn Yalow,生理醫學獎(1977),亨特學院1941級物理學系校友。
- Henry Kissinger 季辛吉,和平獎(1973),紐約市立學院會計學系校友(1943因進入美國陸軍服役休學)。
- Kenneth Arrow,經濟獎(1972),紐約市立學院1940級數學系暨社會科學系校友。
- Julius Axelrod,生理醫學獎(1970),紐約市立學院1933級生物學系校友。
- Julian S. Schwinger,物理獎(1965),紐約市立學院校友(轉學至哥倫比亞大學)。
- Robert Hofstadter,物理獎(1961),紐約市立學院1935級校友。
- Arthur Kornberg,生理醫學獎(1959),紐約市立學院1937級校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