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倫·柯明斯基(波蘭語:Aaron Kośmiński;原名為亞倫·莫德克·柯明斯基,英語:Aron Mordke Kozminski),1865年9月11日—1919年3月24日)被懷疑是知名連環殺人案「白教堂殺人案」中的兇手開膛手傑克的真實身分,是移民英國倫敦的猶太人,於1891年2月入住精神病院,自此於該地度過餘生,直到1919年離世為止。是重度嫌疑犯之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2014年9月,基因專家亞里·洛海萊寧(Jari Louhelainen)比對了受害者凱薩琳·埃多斯的的披肩上疑似兇手的DNA後,稱亞倫·柯明斯基就是DNA的主人。[1][2]
DNA分析專家亞里·洛海萊寧博士於2014年9月7日宣稱[1][2],他將凱薩琳·艾道斯的披肩上殘留的DNA,與艾倫·柯明斯基的姊妹的女性後代凱倫·米勒(Karen Miller)所提供的DNA做比對[1][3] 。其中第一條DNA鏈的測試結果顯示DNA有99.2%匹配,而在檢驗第二條DNA鏈時則顯示出完美的100%匹配[4]。
然而,對該報告的批評也跟著接連出現。批評者首先指出的問題點是,洛海萊寧的調查結果是被刊登在英國的小報「每日郵報」上[3] ,相較於需經過同行評審才能刊登文章的學術期刊,刊登文章在報紙上並不需要經過學術審查,因此較缺乏公信力。來自奧勒岡州一家報社的評論家蘇珊娜·L·博德曼(Susannah L. Bodman)便指出,「刊登在每日郵報上的報導,其學術證據──可以說不被認為是有力的。」
曾在1984年發明遺傳指紋分析的遺傳學家亞歷克·傑弗里斯也證實,報告中提供的重要證據──DNA證據中出現了「314.1C」的序列變異,這種變異每二十九萬人中只會出現一個,具有高度鑑別性,且凱倫·米勒身上便帶有這種序列變異──實際上是常見的序列變異「315.1C」命名錯誤後的結果[5],而99%的歐洲人身上都帶有這種序列變異,並不罕見。
此外,已知艾道斯的兩名後代曾在2007年與披肩待在同一間屋子內長達三天。套用其中一位評論家的話,「這塊披肩已經和非常多人接觸過,被他們觸碰、呼吸和吐口水[6]。」披肩或其他物品在接受DNA檢驗之前,或在DNA檢驗進行中,都有可能已經被其他雜質汙染[7]。儘管受到這些批評,洛海萊寧博士仍持續為他的成果辯護[8][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