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國際單位制中量度溫度的基本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耳文(英語:Kelvin)是溫度的計量單位。它是國際單位制(SI)的七個基本單位之一,符號為K[註 1]。以克耳文計量的溫度標準稱為熱力學溫標,其零點為絕對零度。在熱力學的經典表述中,絕對零度下所有熱運動停止。早期1克耳文定義為水的三相點與絕對零度相差的1⁄273.16。[1]水的三相點是0.01℃,因此溫度變化1攝氏度,相當於變化1克耳文;現1克耳文由波茲曼常數定義。
「kelvin」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開爾文 |
臺灣 | 克爾文 |
港澳 | 開爾文 |
星馬 | 開爾文 |
克氏溫標得名自英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第一代克耳文男爵威廉·湯姆森。
2005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著手於重新定義克耳文,讓它有一個更嚴格的定義。當時的定義並不能滿足於在低於20 K和高於1300 K處的使用。[5] 委員會提出,應重新定義克耳文,以使得波爾茲曼常數是一個定值×10−23 J/K。 1.3806505[6]委員會原本希望,這個項目會在2011年的國際度量衡大會上通過,但到了2011年,這個提議又被推後到2014年,成為更大的項目中的一部分。[7]
新定義提案於2018年11月16日通過,已於2019年5月20日起生效。[8]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個新定義會使克耳文和其它國際標準單位連接起來,並且可以不再依賴於某種特定的物質。從實際的觀點來看,這個新定義不會造成任何區別,水在一個大氣壓下的凝固點仍然是0℃(32℉,273.15 K)。[9]
克耳文常用於測量光源的色溫。色溫基於黑體發出的光的顏色取決於輻射體的溫度的原理。溫度低於約4000 K的黑體為淺紅色,溫度高於約7500 K為淺藍色。色溫在投影和攝影的領域很重要,約5600 K的色溫需要匹配「日光」膠片。在天文學領域,恆星的光譜和它們在赫羅圖中的位置部分取決於他們的表面溫度,被稱作有效溫度。例如,太陽的光球的有效溫度為5778 K。
從克氏溫標換算至其他溫度單位 | 從其他溫度單位換算至克氏溫標 | |
---|---|---|
攝氏溫標 | [℃] = [K] - 273.15 | [K] = [℃] + 273.15 |
華氏溫標 | [℉] = [K] × 9⁄5 − 459.67 | [K] = ([℉] + 459.67) × 5⁄9 |
蘭金溫標 | [R] = [K] × 9⁄5 | [K] = [R] × 5⁄9 |
德利爾溫標 | [°De] = (373.15 − [K]) × 3⁄2 | [K] = 373.15 − [°De] × 2⁄3 |
牛頓溫標 | [°N] = ([K] − 273.15) × 33⁄100 | [K] = [°N] × 100⁄33 + 273.15 |
列氏溫標 | [°Ré] = ([K] − 273.15) × 4⁄5 | [K] = [°Ré] × 5⁄4 + 273.15 |
羅氏溫標 | [°Rø] = ([K] − 273.15) × 21⁄40 + 7.5 | [K] = ([°Rø] − 7.5) × 40⁄21 + 273.15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