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角龍屬(學名:Tatankaceratop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屬,是種小型開角龍亞科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化石是一個部分頭顱骨,發現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地獄溪層,地層年代約6600萬年前,相當於馬斯垂克階末期。在2010年,彼得·拉爾森(Peter Larson)等人將這個頭顱骨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薩氏野牛角龍(T. sacrisonorum)。屬名意為「美洲野牛的有角面孔」;種名則是以業餘古生物學家史丹·薩克理森(Stan Sacrison)為名[1]。
在2011年,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發現野牛角龍同時具有三角龍的幼年、成年特徵,可能是三角龍的侏儒種,或者是生長期間發生個體變異,導致生長遲緩[2]。湯瑪斯·霍爾茲(Thomas R. Holtz)則提出野牛角龍可能是三角龍的一個幼年個體標本[3]。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