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野生动物的食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野味是中國人對野生動物來源的食材的統稱,在熱帶雨林則稱為叢林肉。
古時人類經常對野生動物進行捕殺,並成為一種儀式。女真人原有獵食野味的習慣[1],滿清入關後,影響了中原飲食,如「滿漢全席」涉及以大量不同種類野生動物入饌。
到近代野味受到人類的大量捕殺後,數量大幅減少,很多物種已經滅絕或處於瀕危等級[2]。在中國瀕危的動物雖然受到國家保護,但仍然少數人獵殺野味銷售或自用。中國部分地區依然有販賣野味的市場,一些民眾仍迷信野味是「補品」,有強身甚至壯陽等效用,亦有人將進食野味視作獵奇[3]、炫富表現,故此野味在中國人的飯桌上屢禁不止。
此章節需要擴充。 |
部分野生動物經批准,可馴養繁殖。[4]2003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發布《關於發布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梅花鹿等54種陸生野生動物名單的通知》規定可以食用藥用的野生動物,如果子狸、野豬、梅花鹿等[5]。2020年因COVID-19疫情原因,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台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決定。3月4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明確牛蛙、甲魚等可食用,而竹鼠養殖尚存爭議[6]。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公佈《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要求禁止食用竹鼠、果子狸、豪豬、刺蝟、豬獾等64種野生動物。[7]
2020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決定》。此外,中國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捕殺以及交易受法律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包括國家保護動物和「三有動物」等。[8]
食用野味涉及到捕獵、烹飪行為有可能導致相關人員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甚至直接促進這些疾病產生[9],以及違反法律。[10]
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就是來源於菊頭蝠,經過野味果子狸傳播到人群中。[11]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可能也是來自於海鮮市場銷售的多種野味,[9]但亦為不排除人類傳染給動物,反再傳染回市場人類的情況[12]。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公告稱「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導致COVID-19的病毒會通過食物(包括打獵獲得的野味)傳染給人類」[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