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產品(animal product)泛指任何源自動物身體的產品[1],在國際貿易法規中使用的術語則是「動物來源產品」(products of animal origin,簡稱POAO)[2]。常見的動物產品包括肉、蛋、奶、毛、皮、角、血等等[3],其中人類可以食用的食品(肉、蛋、奶、血等)在學術界被稱為動物來源食物(animal source food,簡稱ASF)[4]。
動物副產品(animal by-product,縮寫ABP)則泛指除了家畜和家禽的骨骼肌以外的所有動物產品(美國農業部定義)[5],而歐盟的定義更狹義,必須是人類不直接烹飪食用的才算是副產品[6],雖然一些動物副產品經過回收可能會被提煉加工成可使用的食材[7]。由腐爛動物或化石成分產生出來的產品(比如石油)並不被算入動物產品的範疇。
許多人群的飲食習慣會禁止食用動物產品(比如素食主義和純素主義[8]),而另一些可能會限制允許的動物產品的種類(比如魚素主義)。一些宗教信仰會有各種各樣的飲食禁忌,比如佛教和印度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吃素齋不吃動物產品,而猶太教的飲食規定和伊斯蘭教的清真都是限制動物產品攝入的傳統。
種類
- 皮革(比如牛皮、鹿皮、鱷魚皮等等)
- 纖維,通常是毛髮(比如羊毛、羊駝毛等)和羽毛(比如雞毛、火雞毛等)
- 毛皮(比如貂皮、熊皮等等)
- 犄角(比如鹿角、犀角等等)
- 獠牙(比如象牙)
- 骨骼(比如虎骨)和骨炭,主要用於中藥材或用來製糖和生產活性炭、染料
- 蠶絲,用來生產紗線和絲綢,以及基於絲線編織的魚線和手術縫合線等產品
- 蜂蠟,可用作燃料(比如蠟燭)、潤滑劑、保護性塗料(比如髮蠟)、裝飾物(比如蠟像)或用來生產食品添加劑
- 蜂王漿
- 油脂(比如綿羊油、蛋黃油、水鼬油、馬油、麝貓油、鴯鶓油、臭鼬油、鯨油等等),通常用作芳香劑和添加劑,或者用來生產燃料、化工產品(肥皂、蠟燭、人造革、潤滑脂)等等
- 魚粉,可用來生產畜禽/水產飼料,以及肥料添加劑
- 分泌物(比如麝香、龍涎香、海狸香、蝸牛粘液等等),可用作護膚品和中藥材
- 血清和抗體(用作毒液的解藥)
- 鱟試劑
- 酪蛋白,可以用作塑料、衣物、化妝品、黏合劑和油漆中的添加劑
- 精液,用來為牲畜人工授精
- 結石(比如中藥的牛黃、狗寶等)
- 糞便和海鳥糞,可用作有機肥和化肥,也可作為干糞燃料
- 珍珠、珍珠母和珊瑚,可用作珠寶和裝飾材料
- 玳瑁,可用作裝飾物和生產眼鏡框
- 海綿,可作為簡易的清潔物品
- 牛脂和硬脂精,可用來生產潤滑油、肥皂和其他化工產品
- 毒液,可用來生產抗血清
寵物副產品
被除肉後剩餘的動物副產品常常被屠宰場丟棄,但是這些殘骸也可以被廢物利用。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將這些剩餘部位加工成寵物食品[9]。許多大牌的寵物食品都用動物副產品作為其配方中蛋白質的補充來源,包括腳蹄、肝臟、肺臟、脾臟、頭部、被人厭惡不吃的下水以及肉骨粉。這些副產品在加工過程中會被高溫消毒,因此對寵物來說既有營養又比較安全[9]。有些寵物食品生產商為了迎合素食主義者,會聲稱自己的產品沒有使用動物副產品,然而這種行為則被批評是在鼓勵食物浪費並且降低了肉聯廠的可持續性操作[10]。
添加劑
- 胭脂紅(carmine):從被搗碎的雌胭脂蟲中提煉,可以作為一種在果汁、糖果和酸奶內常用的食用色素[11][12][13],大概每70000隻雌胭脂蟲能夠生產1英磅(450克)的染料[14]。但在食品中使用胭脂紅會引起爭議[15][16],有名的案例是星巴克在其「星冰樂」中使用了胭脂紅[17][18]。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則將胭脂紅認定為一種過敏原[19]。
- L-半胱氨酸(L-cysteine),從人的頭髮和豬的剛毛中提煉,主要用來生產餅乾、麵包和營養補充品。
- 凝乳酶(rennet),從反芻動物的胃里提煉出的一種酶,通常用來生產奶酪。
- 蟲膠(shellac),介殼蟲分泌的一種黏脂,常被用作食物染色、光澤劑和底漆。
另見
參考
額外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