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氮甲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氮甲烷是最簡單的重氮化合物,化學式為CH2N2,由德國化學家漢斯·馮·佩希曼於1894年發現。它在室溫下是不穩定的黃色有毒氣體,具爆炸性,因此一般均使用它的乙醚溶液。它是實驗室常見的甲基化試劑,但因為在工業上太危險[3]而被更安全的三甲基矽基重氮甲烷取代了。[4]
重氮甲烷 | |
---|---|
![]() | |
![]() | |
IUPAC名 Diazomethane | |
識別 | |
CAS編號 | 334-88-3 ![]() |
PubChem | 9550 |
ChemSpider | 9176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YXHKONLOYHBTNS-UHFFFAOYAZ |
ChEBI | 73716 |
KEGG | C19387 |
性質 | |
化學式 | CH2N2 |
莫耳質量 | 42.04 g·mol⁻¹ |
密度 | 1.45 g·cm−3[1] |
熔點 | −145 °C[1] |
沸點 | −23 °C[1] |
溶解性(水) | 分解[1] |
溶解性 | 可溶於乙醇、乙醚和苯[2] |
結構 | |
分子構型 | 直線形C=N=N骨架 |
偶極矩 | 極性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12, R19, R22, R66, R67 |
安全術語 | S:S9, S16, S29, S33 |
主要危害 | 有毒、爆炸性 |
相關物質 | |
相關官能基 | 疊氮化物 R-N=N=N 偶氮化合物 R-N=N-R |
相關化學品 | R2CN2 R = Ph、TMS、CF3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製備
實驗室中製取的重氮甲烷的量通常以mmol計,方法是用N-甲基-N-亞硝基對甲苯磺醯胺(Diazald)的二乙二醇二甲醚和乙醚溶液與溫熱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蒸餾提純;[5] 或以1-甲基-3-硝基-1-亞硝基胍(MNNG)為原料,低溫加入氫氧化鉀水溶液也可得到重氮甲烷。
反應
一般使用的是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它可以進行的反應有:
檢驗
重氮甲烷的含量可通過兩種方法獲得:一是與一定量且過量的苯甲酸在冷乙醚中反應,剩餘的苯甲酸用基準氫氧化鈉滴定;二是用分光光度法分析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其在410nm處的消光係數為7.2。[來源請求]
相關化合物
很多重氮甲烷的衍生物也已製得:
安全
吸入重氮甲烷,及皮膚或眼部接觸重氮甲烷都是有毒的(TLV 0.2ppm),症狀包括心臟不適、頭痛、身體虛弱、體力不支,嚴重時會致人昏倒。[11] 重氮甲烷與磨砂玻璃的接口接觸,或加熱至100 °C都可能會發生爆炸,使用時必須小心,避免以上材料的使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