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目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經目錄,又作道教經目道教目錄,指道教經書目錄。隨眾多道教典籍如上清經靈寶經的流傳和出世,道士開始編訂不少「道經目錄」用來記載道經丹書的名稱、傳世過程、撰述或出世年代、類型和卷數等事項。

已知最早道教目錄載於東晉葛洪抱朴子·遐覽》,分為道經和諸符兩類。在南北朝時期,陸修靜編纂《三洞經書目錄》奠定後世道藏「三洞」分類的基礎。隋唐時期,不少帝王崇信道教。唐玄宗下令編纂《道藏》,目錄曰《三洞瓊綱》。古代的道藏目錄大多已經亡佚,現僅存《大明道藏經目錄》和《道藏闕經目錄》。[1][2]

道教目錄

道藏一切經

藏經目錄

葛洪在《抱朴子·遐覽》記載其師鄭隱的藏書,分為「道經」和「諸符」兩大類,內容涉及仙道方術、九宮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讖記。

陸修靜在泰始七年(471年)上呈《三洞經書目錄》,著錄南朝初期江南流行的三批道經群:洞真部上清經、洞玄部靈寶經、洞神神三皇文,以及藥方符圖,這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目錄學著作,確立後世道藏的「三洞」分類。

至元十二年(1275年)刻石的〈道藏尊經歷代綱目〉,敘述道教經書的源流和流傳狀況,起始自陸修靜(406-477)上呈《三洞經書目錄》至宋德方(1183-1247)刊刻玄都寶藏為止。

《大明道藏經目錄》和《道藏闕經目錄》是現在僅存的古代道藏目錄。

更多資訊 名稱, 編纂者 ...
名稱 編纂者 年代 收書數量 備註 存佚
抱朴子·遐覽 葛洪 晉元帝建武元年(317) 261種、1299卷 [3]
三洞經書目錄 陸修靜 宋明帝泰始七年(471) 1228卷 [4] 【佚】
玉緯七部經書目 孟法師 南梁 n/a [5] 【佚】
陶隱居經目 陶弘景 南梁 n/a [5] 【佚】
玄都經目 玄都觀道士 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 2040卷 [6] 【佚】
三洞珠囊 王延 北周建德三年(574) 8030卷 (經傳疏論) [7] 【佚】
隋朝道書總目 n/a 隋煬帝 377 種、1216 卷 [8] 【佚】
玉緯經目 尹文操 唐高宗 7300卷 [9] 【佚】
一切道經目 史崇玄 唐朝先天初年 2000餘卷(藏內見在經) [10] 【佚】
三洞瓊綱 張仙庭 唐玄宗 7300卷 [11] 【佚】
三十六部經藏目 n/a 唐朝天寶年間 2130卷 [12] 【佚】
寶文統錄 王欽若 宋朝大中祥符年間 4359卷 [13] 【佚】
宋萬壽道藏經目錄 黃裳 宋徽宗 5481卷 [14] 【佚】
道藏闕經目錄 n/a 明朝 794種、2040卷 [15]
大明道藏經目錄
(正、續道藏目錄)
張國祥 明朝萬曆三十五年(1607) 1415種、4517卷 [16]
重刊道藏輯要總目
重刊道藏輯要子目
賀龍驤 光緒三十二年(1906) 292種、531卷 [17]
道門一切經總目 賀龍驤 光緒三十二年(1906) [18]
關閉

題解

更多資訊 名稱, 編纂者 ...
名稱 編纂者 年代 範圍 備註
道藏目錄詳註 白雲霽 明朝天啟六年(1626) 簡注《正統道藏》及其《續道藏》 [19]
關閉

三洞四輔經目

隋唐道士升階時,會受戒律、經教、符籙作為憑證。按《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和《三洞奉道科戒》,其次第大略為三皈五戒(清信弟子)、正一籙、五千文籙、洞神經籙、靈寶經籙、上清經[20]。明清正一道的道士品階,則是按照《天壇玉格》,該書是整合宋元道法法職階序與既有經籙法位的產物[21]

又按道教傳說,歷代聖人帝王道教祖師神仙得受道經,上起三皇,下到漢武,乃至於張天師魏夫人葛仙翁等。

更多資訊 類型, 名稱 ...
類型 名稱 編纂者 年代 範圍 備註 存佚
上清經 上清源統經目 n/a 南北朝 上清經卷 [22] 【佚】
真誥·甄命授·道授 陶弘景 南梁 上清經卷 [23]
茅山志·道山冊 劉大彬 元朝天曆元年(1328) 茅山宗所奉道經
靈寶經 靈寶經目 陸修靜 劉宋元嘉十四年(437) 靈寶經卷 [24] 【佚】
敦煌遺書 P2861、P2256 宋文明 南北朝 靈寶經卷 [25]
黃籙立成儀·齋壇安鎮經目 蔣叔輿 南宋 靈寶齋會施用道經
洞神經 太上洞神三皇儀·三皇券文 n/a 南北朝 洞神經十四卷
太玄部 傳授經戒儀注訣·序次經法 n/a 南北朝 太玄部經
三洞經
四輔經
三洞奉道科戒·法次儀 金明七真 南北朝或隋唐 〈靈寶中盟經目〉
〈上清大洞真經目〉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張萬福 唐朝 〈戒目〉
〈正一法目〉
〈道德經目〉
〈三皇法目〉
〈靈寶法目〉
太上黃籙齋儀·轉經 杜光庭 唐朝 三皇漢武等所受道經 [26]
關閉

官府私人圖書目錄列表

更多資訊 書名, 編纂者 ...
書名 編纂者 分類 數量 備註 存佚
漢書·藝文志 班固 諸子·道家
方技·神僊家
37種、993篇
10種、205卷
[27]
七錄 阮孝緒 子兵錄·道部
仙道錄[28]
69種、431卷
425種、1138卷
[29] 【佚】
隋書·經籍志 魏徵 子部·道家類
道經(附於四部之末)[30]
78種、525卷
377種、1216卷(不錄經目)
[31]
崇文總目 王堯臣 道家類
道書類
35種、170 卷
525種、1004 卷
[32]
郡齋讀書志 晁公武 道家類
神仙類
33種
61種
[33]
通志·藝文略 鄭樵 道家類[34] 1323種、3706卷 [32]
文獻通考·經籍考 馬端臨 子·道家
子·神僊家
57種
112種
[35]
宋史·藝文志 脫脫 子部·道家類
神仙類(附錄在道家類)
102種、359 卷
394種、1216 卷
[32]
四庫全書總目 紀昀 子部·道家類 44 種、432 卷
100種、464 卷(存目)
[32]
關閉

當代道教目錄學著作列表

  • 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1978)、《敦煌道經圖錄篇》(1979)
  • 任繼愈、鐘肇鵬主編《道藏提要》(1991, 1995, 2005)
  • 朱越利《道藏分類題解》(1996)
  • 中國道教協會《中華道藏經目錄》(2004)
  • 施舟人傅飛嵐主編《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2004)
  • 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2004)
  • 丁培仁《增注新修道藏目錄》(2008)
  • 蕭登福《正統道藏總目提要》(2011)
  • 黎志添等,《道藏輯要•提要》(202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