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趙秉忠生於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十五歲補府學生。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舉山東鄉試第九名,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聯捷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1] 授翰林院修撰。歷任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官至禮部尚書。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被黃尊素彈劾去職。[2]天啟六年(1626年)去世。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年)追復原官,贈太子太保,賜祭葬。[3]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趙秉忠以25歲之齡,參加殿試,一舉考取第一甲第一名,就是狀元,此次殿試題目為《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
本狀元卷是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現存的殿試狀元卷真跡(據傳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宮廷檔案中含有幾份清代狀元卷)。全卷以毛筆館閣體小楷書寫,標準的八股文體,共2,460字,十分工整,有歐陽詢體的韻味。先寫個人資歷及父、祖、曾祖三代家世,正文乃是針對皇帝朱翊鈞所出之考題而答的經世治國對策,卷後有禮部彌封官印、9位讀(閱)卷官和1位印卷官之職銜姓名的朱紅簽名印,是宮庭重要機密檔案。
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為19折冊頁,橫長共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寬14.1厘米。卷首頂天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是當時皇帝朱翊鈞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佔一折。後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為1厘米見方工整館閣體小楷,共2,460字,精闢闡述了經世治國的對策。後3折列著有9位讀(閱)卷官(依序為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位、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沈一貫、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兼掌督察院事楊俊民、刑部尚書蕭大亨、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事劉元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士曾朝節、通政使司通政使田蕙、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李廷機、大理寺署寺事左承甘士價等九位)和1位印卷官禮部儀制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朱敬循的朱紅簽名印。封面、封底均為全綾裝裱 [7][8]。
這份試卷如何由宮中流落民間不得而知,歷盡400多年滄桑,才由趙秉忠第十三代孫趙煥彬將此「狀元卷」捐予山東青州市博物館 [9][10]。據史書記載,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有據可考的文狀元約650~690餘人(一說653人[11]),但能讓後人目睹狀元答卷其風采的,唯有趙秉忠這一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