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蟲
鞘翅目擬步行蟲科昆蟲的物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麥蟲(學名:Zophobas morio) ,又名超級麥皮蟲、超級麵包蟲,是大麥蟲屬下的一種甲蟲,其幼蟲是一種常見的爬行動物、鳥類和魚類飼料。大麥蟲幼蟲體長在50—60公釐(2.0—2.4英寸)之間,有六對足和一對退化的腹足,成年後變成有黑色外殼的甲蟲,可進行短距離飛行。但飼養箱中集中飼養的、有足夠食物的大麥蟲不會化蛹,想要其化蛹則必須要將其與同類隔離七至十日[1]。
飼養
大麥蟲原產於南非及中非,1985年美國就已經開始人工繁殖,中國則從東南亞國家引入作為爬蟲類、鳥類及魚類的飼料。它與黃粉蟲(又稱麥皮蟲)很像,但比黃粉蟲長2至3倍,故得名「超級麥皮蟲」。此外其營養價值也超過黃粉蟲。早期它主要用來餵養銀龍魚等名貴魚類,後來其養殖技術逐漸成熟,價格降低,加上個體大、營養豐富等優點而迅速成為常用活體餌料[2]。
圖庫
-
Young beetle
-
Adult beetle
-
Pinned adult specimen
參看
- Entomophagy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