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沙拉·哈利勒·埃爾·扈利(阿拉伯語:بشارة خليل الخوري‎;1890年8月10日—1964年1月11日),黎巴嫩政治人物,黎巴嫩首任總統[1],任期為 1943年9月21日至1952年9月18日,除1943年中斷 11 天(11月11日至22日)。此前,他曾擔任兩屆總理,分別是1927年5月5日至1928年8月10日和1929年5月9日至10月11日。

快速預覽 貝沙拉·扈利 بشارة خليل الخوري, 第1任黎巴嫩總統 ...
貝沙拉·扈利
بشارة خليل الخوري
Thumb
官方肖像,1947年
第1任黎巴嫩總統
任期
1943年11月22日—1952年9月18日
總理里亞德·蘇勒赫
阿卜杜勒·哈米德·卡拉米
薩米·蘇勒赫
薩阿迪·蒙拉
海珊·歐韋尼
阿卜杜拉·亞菲
納澤穆·阿卡里
賽義布·薩拉姆
繼任卡米耶·夏蒙
任期
1943年9月21日—1943年11月11日
前任彼得羅·特拉德
繼任埃米爾·埃迪
黎巴嫩總理
任期
1927年8月5日—1928年8月10日
總統夏爾·達巴斯
前任奧古斯特·阿迪卜·帕夏
繼任哈比卜·帕夏·埃斯薩阿德
任期
1929年5月9日—1929年10月11日
總統夏爾·達巴斯
前任哈比卜·帕夏·埃斯薩阿德
繼任埃米爾·埃迪
個人資料
出生(1890-08-10)1890年8月10日
 鄂圖曼帝國阿萊區雷赫馬亞
逝世1964年1月11日(1964歲—01—11)(73歲)
 黎巴嫩貝魯特
公民權鄂圖曼帝國 (1890–1918)
敘利亞阿拉伯王國 (1918–1920)
大黎巴嫩國 (1920–1943)
黎巴嫩 (1943–1964)
政黨憲法集團黨
配偶Laure Shiha
兒女3個,包括Huguette CalandMichel El Khoury
居住地開羅 (1914–1919)
宗教馬龍派
關閉

早年生活和教育

1890年8月10日,扈利出生於黎巴嫩山省阿萊區雷奇馬亞鎮,父母是黎巴嫩馬龍派基督徒。[2]他學習的是法律。

政治生涯

庫里創立了黎巴嫩憲法集團黨[3],並在1943年9月21日當選總統,之前擔任內閣部長。他是一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反對法國託管。1943年11月11日,他被自由法國部隊逮捕,並在拉沙亞塔囚禁了11天[1],一同被囚禁的還有總理里亞德·蘇勒赫(Riad Al Solh)、卡米耶·夏蒙(Camille Chamoun),以及獨立後一代主宰政壇的眾多其他人物。

大規模示威活動迫使自由法國軍隊於1943年11月22日釋放了包括扈利在內的囚犯,這一天如今被定為黎巴嫩國家獨立日。

扈利因起草《國家公約》而被人們銘記,該公約是黎巴嫩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領袖之間的一項協議,構成了該國今天憲法結構的基礎,儘管直到1989年《塔伊夫協議》才將其編入《黎巴嫩憲法》。基督教徒接受黎巴嫩加入阿拉伯聯盟並同意不尋求法國的保護,穆斯林同意接受黎巴嫩在現有邊界內的國家,並承諾不尋求與鄰國敘利亞的統一。該公約還根據1932年的人口普查,按照6名基督徒和5名穆斯林的比例分配國民議會席位,該比例後來進行了修改,以平等地代表兩個宗教的信徒。最重要的是,三個主要的憲法職位(總統、總理和國會議長)分別分配給了黎巴嫩三大教派的馬龍派基督教徒、遜尼派穆斯林和什葉派穆斯林。

扈利執政期間,經濟增長迅猛,但1948年阿以戰爭爆發,黎巴嫩站在阿拉伯一邊,導致黎巴嫩經濟不堪重負,財政負擔沉重,約10萬巴勒斯坦難民湧入。他的政府以嚴重腐敗而聞名。1951年,卡米耶·夏蒙皮埃爾·傑馬耶勒、雷蒙德·埃德、卡邁勒·瓊布拉特、黎巴嫩長槍黨敘利亞民族黨結成聯盟,名為「社會主義陣線」。1952年9月18日,在大規模示威遊行中,社會主義陣線成功迫使扈利辭職。[4]

個人生活

1922年,埃爾·扈利與蘿拉·希哈 (Laura Shiha) 結婚。[5]她是銀行家兼知識分子米歇爾·希哈(Michel Shiha)的妹妹,米歇爾為扈利提供了經濟援助,並向他介紹了宗教權力分享和自由市場經濟的理念。[5]

他的兒子米歇爾·扈利(Michel El Khoury)於1978年至1984年以及1991年至1993年擔任黎巴嫩中央銀行行長。[5]

安條克的馬龍派牧首保羅·彼得·梅烏奇(Paul Peter Meouchi)是他的二表兄。[6]

遺產

埃爾·扈利因其在黎巴嫩獨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而被廣泛視為黎巴嫩的民族英雄,也是該國現代政治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在總統任期內因多項問題而受到批評,其中最突出的是腐敗、裙帶關係和選舉舞弊。[7]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