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詹姆士·布萊恩·柯米(英語:James Brien Comey, Jr.,1960年12月14日—),第七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由總統歐巴馬提名,自2013年9月4日起就任,2017年5月9日被總統川普免職。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7年5月17日) |
柯米在局長任內於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涉入調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的電郵爭議,他的決定被許多分析者(包括納特·西爾弗)指稱可能影響了最終的選舉結果。[1][2][3]
他生於紐約州揚克斯,成長於紐澤西州的艾倫代爾(Allendale)[4][5]。1982年畢業於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化學、宗教專業[6]。1985年取得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法律博士學位。
法學院畢業後,他擔任美國曼哈頓地區法官小約翰·沃克的法官助理。1987年進入美國司法部,1993年以前在紐約南區檢察院工作。
1996年到2001年,他負責維吉尼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里奇蒙管轄地區的檢察起訴事宜。[7]同時還擔任里奇蒙大學法學院的兼職教授[8]。
2002年1月到2003年12月,柯米擔任紐約南區檢察院檢察官[8],這是美國司法系統中最重要的起訴機關之一,是美國打擊恐怖主義、企業違法、毒品交易和有組織犯罪的前沿陣地。[9]
2003年12月到2005年8月,柯米曾任小布希政府的司法部副部長。任期內他領導了司法部反欺詐特別小組,並促成在20個城市建立「暴力犯罪影響組」,調查與槍枝相關的犯罪。[9]
2005年8月以後,他成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法律總顧問。2010年他成為橋水聯合對沖基金的法律總顧問。2013年初,他離開該公司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國家安全法方面的高級研究學者。他也是英國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2013年6月,他經總統歐巴馬提名為新一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10]。同年9月4日,正式接替任職達12年的穆勒,擔任聯邦調查局第七任局長。[11]
2016年10月28日,距離美國總統選舉不到10天,柯米寫信給國會說要重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的電郵門事件調查,並表示在跟電郵門不相關的調查行動中發現一批希拉蕊掌國務院時期電郵,準備審核是否涉機密資料,外界質疑此舉是為了影響選情,曾經是共和黨員的FBI局長柯米自清,他已經放棄共和黨籍,強調FBI絕對中立。[12]11月6日,柯米再次致函國會表示已對早前發現的一批電郵完成審核維持不起訴決定[13],FBI解釋是因為檢視了前國會議員安東尼·韋納的信箱後發現裡面數千封的電子郵件都是私人或是之前已經被調查過的重複信件,沒有發現希拉蕊的機密郵件。[14]
2017年5月,柯米被總統川普無預警解除FBI局長職位,這是美國史上第二次FBI局長被開除(首次是1993年的威廉·史提爾·塞遜斯),並引發了通俄門事件發酵。據稱就在柯米為聯邦調查局對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調查請求從美國司法部獲取更多資源的幾天後,司法部稱《紐約時報》報道柯米請求更多經費「完全是虛假的」。[15][16][17][18]白宮發布的一份聲明稱移除柯米將有助於結束俄羅斯有關調查。[19]其後川普在接受NBC新聞採訪時表示,當他做出此決定時思考著「川普和俄羅斯的俄羅斯事件是一個編造的故事,它是民主黨為輸掉一場他們本應獲勝的選舉找的藉口。」[20]
柯米在離任後將自己的個人備忘錄以間接方式公開,其中指出川普要求他個人終止對麥可·T·弗林將軍與外國政府利益關係的調查,這份備忘錄也稱川普要求監禁某些特定的記者。[21][22]這份備忘錄促使了美國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聘請特別檢察官穆勒調查川普團隊競選期間的行為。
2018年上半年,柯米作成《更高的忠誠:真相、謊言和領導》(A Higher Loyalty: Truth, Lies, and Leadership)一書,詳述自己職業生涯和2016年自己作出各種調查決定的原因。
2018年秋季,柯米在母校威廉瑪麗學院擔任教授。
他與妻子Patrice育有5個子女。之前他是共和黨成員,曾支持參議員約翰·麥肯的2008年總統競選活動,也曾支持州長米特·羅姆尼的2012年總統競選。[23]
柯米身高6呎8吋(約203cm),在政界、法律界極罕見,故在記者會和會議非常惹注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