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人民武裝部是一個縣級人民武裝部,受海南省軍區與中國共產黨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西南中沙工委)雙重領導。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5月24日) |
早在1955年11月,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副省級)行政公署就派出「國營海南鳥肥公司」在西沙群島開採鳥糞礦產資源,幹部職工最多的時候達600多人,當時在西沙群島就組建了民兵組織[1]。1956年4月12日「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水產資源調查隊」成立,抽調國營南海水產公司穗漁301號、302號漁輪和廣東省水產供銷公司南沃、雷珠號運輸船隊,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水產資源進行調查,並建立群島據點,為建立遠洋漁業作準備。1956年7月起,海南行政公署水產局派出幹部和瓊海縣漁業幹部,建立「海南行政公署西沙漁業生產指揮部」。1958年10月,瓊海縣組織潭門、長坡的漁船和漁民,成立「西南沙漁業公司」,開展大規模的漁業生產和拓荒種植、開發西沙。1959年3月1日,成立相當於縣級黨政機關的「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與「中國共產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分別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共廣東省委的派出機構,委託海南行政區領導;西南中沙群島工委、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實行合署辦公,兩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海南軍區也派出軍事工作隊設立了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人民武裝部,人武部負責人黃亞俊,人武部參謀王行芬[2]。1962年2月,永興島上的鳥糞資源開採完畢,海南鳥肥公司轉產改為海南漁業公司。1962年12月,漁業公司全部併入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越南戰爭期間,特別是1964年10月東京灣事件美國開始大規模轟炸北越,西沙群島是美國戰略空軍與海軍航空兵轟炸北越時的航路集結點。同時,南越西貢政權一直占據了西沙的珊瑚島。為避免與美軍迎頭相撞,至1960年代末,西沙群島的黨政軍各部門派駐人員均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統一領導下,總計不足百人。
1972年初,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前景得到明確,美國不插手西沙問題。毛澤東就指示開展西沙設防工程,防禦水平要達到「銅牆鐵壁,上不封頂」,由廣州軍區、海軍、外交部和農林部水產總局的四方聯席會議貫徹落實。1972年8月,西南中沙人武部組建一批基幹武裝民兵連:高炮連和海防守備第一、二、三連,同時把永興島上的各黨政軍機關所屬單位的人員編製成「機關民兵連」。人武部正副部長、正副政委、參謀長、參謀、幹事和各個民兵連的連長、指導員,都是從海南軍區所屬部隊挑選調任的現役軍官。各連隊的民兵戰士,是從海南島各市縣徵召來的脫產武裝民兵,其中60%以上是退伍兵(特別是炮兵)作為連隊的戰鬥骨幹;其餘40%是海南島沿海漁民,可以保障和提高連隊在海島上的生存能力。各連隊完全按照解放軍現役連隊管理、訓練、戰備、執勤及生活待遇。但人武部上下全體官兵均不許穿軍裝。輪派4-5名武裝民兵駐守東島。1972年12月底中國海軍組建海軍西沙巡防區。
西沙海戰時,西南中沙人武部所屬武裝民兵發揮了重要作用。1974年1月16日,西南中沙人武部在廣州軍區的命令下組織了一個武裝民兵排(40人)待命並在永樂群島上作戰。民兵分別在晉卿島、琛航島和廣金島設防,並在其後與南越海軍陸戰隊發生戰鬥,更曾開火打死南越登島軍人。1月20日,西沙群島各島礁完全被中國控制。4月8日,琛航島、晉卿島、廣金島的守島武裝民兵撤回永興島,防務交給海南軍區派出的陸軍部隊。
1974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駐西沙群島的所有守島任務劃歸海軍西沙巡防區領導。1974年9月19日,西沙巡防區接替了永興、石島、東島、琛航等島的全部防務,統一領導指揮駐西沙群島的部隊。西南中沙人武部下屬的各民兵連撤銷,民兵復員回家鄉,從此西南中沙人武部不再擔負軍事守備任務。
2012年7月19日,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人民武裝部奉命撤銷,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三沙警備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