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蝦,又稱淡水龍蝦、小龍蝦,在中國各地又名蝲蛄,是多種淡水蝦類統稱,因形似龍蝦(Palinuridae)而得名。包含擬螯蝦科(Parastacidae)、正螯蝦科(或稱蟹蝦科)(Astacidae)和螯蝦科(或稱蝲蛄科)(Cambaridae)三個科,數十個屬,400多種,體形小,目前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形態和習性
十足目甲殼動物的身體,諸如蟹、龍蝦、對蝦,是由分為兩個主體部分,體分頭胸部及腹部。胸肢有八對,前三對形成顎足,後五對變成步足。平均來說,淡水龍蝦能長到17.5厘米長,但某些更大。行走足底部有一個小爪。
地理分布
淡水龍蝦所指的三個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擬螯蝦科主要分布於屬於岡瓦納古陸的馬達加斯加、澳洲、紐西蘭、智利、新幾內亞島等地,形體較大,在塔斯馬尼亞發現的最重個體達到了6公斤。
正螯蝦科主要分布於歐洲和北美洲西部,形體中等,有經濟意義的主要是太平洋螯蝦屬(Pacifastacus)。螯蝦科主要分布於北美洲東部和東亞,形體較小,有經濟意義的主要是原螯蝦屬(Procambarus),尤其是其中的克氏原螯蝦,產量達到全世界淡水龍蝦產量的70%到80%。
淡水龍蝦在中國僅分布五種淡水龍蝦,包括原產中國的東北黑螯蝦(Cambaroides dauricus)、南京黑螯蝦(Cambaroides schrenckii)、史氏擬螯蝦(C. schrenkii)和北韓黑螯蝦(C. similis)四種黑螯蝦屬物種,以及自日本傳入、原產美國的克氏原螯蝦(Procambius clarkii)與大洋洲的紅鰲螯蝦。
人類利用
在世界很多地方螯蝦都是一道美食,但猶太人忌食螯蝦[1][2]。
螯蝦也可當做釣餌,來釣取鱒魚、鱸魚等以其為食的魚類。伊利諾州立大學發現一些用作釣餌的螯蝦在逃脫後成為入侵物種,對本土物種造成了威脅[3][4]。此外寄生在螯蝦身上的斑馬貽貝也藉此入侵了歐洲和北美洲[5]。信號小龍蝦則是為了補充歐洲受龍蝦瘟疫真菌影響的本地物種而引入的,但後來也成了入侵物種[6]。
此外螯蝦也可用作觀賞之用。一些螯蝦會吃掉水族箱裡的水草,因而破壞景觀,但侏儒螯蝦等一些螯蝦並不吃活著的水草[7]。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