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分子生物學中蛋白酶K(英語:Proteinase K,EC 3.4.21.64,也被稱為內肽酶K(endopeptidase K)、腐生真菌鹼性蛋白酶(Tritirachium alkaline proteinase)、腐生真菌絲氨酸蛋白酶(Tritirachium album serine proteinase)、腐生真菌蛋白酶K(Tritirachium album proteinase K),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絲氨酸蛋白酶[2][3][4]。這種酶於1974年在真菌 白色側齒黴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提取物中發現[5]。蛋白酶K能消化天然的角蛋白(Kerati),而得名蛋白酶K。其主要的切割位點是脂肪族胺基酸和芳香族胺基酸的羧基端肽鍵。由於其廣泛地的切割能力,在實驗室中很常用。此蛋白酶屬於絲氨酸蛋白酶SB超家族中的S8家族(枯草桿菌蛋白酶也屬於這個超家族)。蛋白酶K的分子量為28.9千道爾頓。
酵素偏好的切位是在疏水性胺基酸後的位置。本酵素由鈣活化,雖然鈣並不會影響酵素的活性,但它可使酵素更穩定。
在足量酵素濃度及作用時間的環境下,蛋白質會完全被水解。若移除鈣離子,蛋白酶K的穩定性會大幅降低,但其水解活性仍然存在[6]。蛋白酶K對於鈣離子具有兩個結合位,都在活性中心附近,但都與催化反應無直接關聯。 在常用緩衝液中的蛋白酶K活性
緩衝液(pH = 8.0, 50°C, 蛋白酶K濃度:1.25 µg/mL ,作用15分鐘) | 蛋白酶K活性(%) |
---|---|
30 mM Tris·Cl | 100 |
30 mM Tris·Cl; 30 mM EDTA; 5% Tween 20; 0.5% Triton X-100; 800 mM GuHCl | 313 |
36 mM Tris·Cl; 36 mM EDTA; 5% Tween 20; 0.36% Triton X-100; 735 mM GuHCl | 301 |
10 mM Tris·Cl; 25 mM EDTA; 100 mM NaCl; 0.5% SDS | 128 |
10 mM Tris·Cl; 100 mM EDTA; 20 mM NaCl; 1% Sarkosyl | 74 |
10 mM Tris·Cl; 50 mM KCl; 1.5 mM MgCl2; 0.45% Tween 20; 0.5% Triton X-100 | 106 |
10 mM Tris·Cl; 100 mM EDTA; 0.5% SDS | 120 |
30 mM Tris·Cl; 10 mM EDTA; 1% SDS | 203 |
蛋白酶K時常應用於分子生物學領域。在製備核酸時,蛋白酶K可以將雜蛋白去除,並迅速使核酸酶失活,避免其降解目標產物DNA和RNA。另外,蛋白酶K還有其他優點,它在變性劑存在下仍能保有活性,如SDS、尿素、EDTA等等,這點與其他蛋白酶(如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相當不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