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歷史上統治印尼的政權(1800—194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荷屬東印度(荷蘭語:Nederlands(ch)-Indië;印尼語:Hindia Belanda)是指1800年至1949年荷蘭人所統治的印度尼西亞。1596年,荷蘭人霍特曼率領的一支荷蘭船隊到達爪哇島的萬丹。1603年,荷蘭在爪哇建商站;1605年,征服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中的安汶島、帝利島。1619年,攻占爪哇島上的雅加達,命名巴達威亞,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總部。在荷蘭人到來之前,葡萄牙人已經在印尼地區建立了一些商站。之後,英國人也登陸印尼,建立殖民地。而荷蘭變成了這些歐洲國家裡面占領最多領土的國家。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根據1824年英荷條約,荷蘭將荷屬麻六甲割讓給英國,該地區之前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個省。這鞏固了對馬來西亞麻六甲州的現代統治。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荷屬東印度 | |||||||||||||||||||||||||||||||||||||
---|---|---|---|---|---|---|---|---|---|---|---|---|---|---|---|---|---|---|---|---|---|---|---|---|---|---|---|---|---|---|---|---|---|---|---|---|---|
1800–1949 | |||||||||||||||||||||||||||||||||||||
國歌:Wien Neêrlands Bloed 尼德蘭人的血脈(1815–1932) Wilhelmus 威廉頌(1932–1949) | |||||||||||||||||||||||||||||||||||||
地位 | 荷蘭帝國的殖民地 | ||||||||||||||||||||||||||||||||||||
首都 | 巴達維亞城 | ||||||||||||||||||||||||||||||||||||
最大城市 | 泗水[1][2] | ||||||||||||||||||||||||||||||||||||
常用語言 | 荷蘭語(官方) 馬來語(通用語) 印尼的語言 | ||||||||||||||||||||||||||||||||||||
宗教 | 伊斯蘭教(主要) 基督教 印度教 佛教 儒教 泛靈論和本地民族宗教 | ||||||||||||||||||||||||||||||||||||
政府 | 殖民政府 | ||||||||||||||||||||||||||||||||||||
統治者 | |||||||||||||||||||||||||||||||||||||
• 1800年 | 奧古斯丁·格哈德·貝西爾 | ||||||||||||||||||||||||||||||||||||
• 1806年 | 卡雷爾·德·沃斯·範·斯滕韋克 | ||||||||||||||||||||||||||||||||||||
君主 | |||||||||||||||||||||||||||||||||||||
• 1816年–1840年 | 威廉一世 | ||||||||||||||||||||||||||||||||||||
• 1948年–1949年 | 朱麗安娜女王 | ||||||||||||||||||||||||||||||||||||
總督 | |||||||||||||||||||||||||||||||||||||
• 1800年–1801年 | 彼得·傑拉杜斯·範·奧弗斯特拉滕 | ||||||||||||||||||||||||||||||||||||
• 1949年 | 東尼·洛溫克[a] | ||||||||||||||||||||||||||||||||||||
立法機構 | 人民議會 (1918年–1942年) | ||||||||||||||||||||||||||||||||||||
歷史 | |||||||||||||||||||||||||||||||||||||
1603年–1799年 | |||||||||||||||||||||||||||||||||||||
• 荷蘭直接控制 | 1799年12月31日 | ||||||||||||||||||||||||||||||||||||
• 英法分別接管荷屬東印度 | 1806年–1816年 | ||||||||||||||||||||||||||||||||||||
1814年8月13日 | |||||||||||||||||||||||||||||||||||||
• 倫敦條約 | 1824年3月17日 | ||||||||||||||||||||||||||||||||||||
• 亞齊戰爭 | 1873年–1904年 | ||||||||||||||||||||||||||||||||||||
• 荷蘭征服巴里島 | 1908年 | ||||||||||||||||||||||||||||||||||||
• 日本佔領 | 1942年–1945年 | ||||||||||||||||||||||||||||||||||||
1945年8月17日 | |||||||||||||||||||||||||||||||||||||
1945年–1949年 | |||||||||||||||||||||||||||||||||||||
• 荷蘭-印尼圓桌會議 | 1949年12月27日 | ||||||||||||||||||||||||||||||||||||
面積 | |||||||||||||||||||||||||||||||||||||
• 總計 | 1,919,44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30年 | 60,727,233 | ||||||||||||||||||||||||||||||||||||
貨幣 | 荷蘭東印度盾 | ||||||||||||||||||||||||||||||||||||
| |||||||||||||||||||||||||||||||||||||
今屬於 |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b]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荷蘭本土被德國完全佔領後,荷蘭流亡政府宣佈終止與當時最大貿易夥伴日本的貿易。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日本入侵荷屬東印度,很快印尼就被日軍攻佔,其間日本為了在當地建立傀儡政權而軍事訓練青年、煽動印尼民族主義等行為令印尼日後更易獨立。日本二戰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有部份日軍士兵留下協助印尼人。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政府的管治,荷蘭欲奪回殖民地,雙方展開三年多的印荷戰爭。有日軍兩千多人改名換姓,偽裝為當地人,他們幫助印尼訓練士兵與荷蘭作戰,又因聯合國向荷蘭施壓的緣故,印尼在戰爭中占了上風。最終荷蘭當局在1949年與印尼簽署圓桌會議協定,宣佈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蘇卡諾當選為印尼第一任總統。
荷蘭語Indië一詞源自拉丁語對印度的稱呼,Indus。印尼群島被稱為東印度,與加勒比海的荷屬領地相區分。聯合東印度公司在1620年的文獻中已經開始使用該詞。
今日的印尼群島本分為諸個鄰海與內陸城邦。從1595年起,荷蘭人開始到東南亞收購香料,利潤可達四倍以上,而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荷蘭王國政府將這些商人統一納入旗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內。東印度公司被授權對外宣布戰爭、修築城壘並簽訂條約。在爪哇島開埠貿易不久,東印度公司就將巴達威亞設為首府,成為公司在亞洲貿易的樞紐。在維護對豆蔻、丁香等本地香料的市場壟斷時,公司還引進了可可豆、茶葉、菸草、橡膠、鴉片等非原生經濟作物。在日益龐大的戰爭經費和嚴重的貪污情況的影響下,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資金大幅萎縮,最後在1800年1月1日宣布破產,其產業由荷蘭政府直接接收。當時領土疆域包括爪哇島周圍、蘇門答臘島部分、摩鹿加島及萬鴉老、望加錫等海港。
1898年,爪哇島人口為2800萬,另有700萬位於印度尼西亞外島[3]。20世紀上半葉,荷蘭和其他歐洲人大規模移民到殖民地,在那裡他們在政府或私營部門工作。到1930年,殖民地擁有歐洲合法身份的人口超過24萬,不到總人口的0.5%。[4]事實上,這些歐洲人中幾乎75%是土生土長的歐亞混血兒,即印歐混血兒[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