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車運動常指藉助自由車開展的各種運動的總稱,屬於藉助人力推動的半機械化運動,極少使用單輪車、三輪車、四輪車或其他用於運輸、娛樂或運動的人力車輛開展此項運動。自由車運動在公路或小道上進行,根據不同的環境和要求開展此項活動,如自由車旅行、越野自由車運動、雪地自由車運動等等。
介紹
自由車自誕生開始,在進入汽車時代以前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作為運動的開展,最早興起於歐洲和北美等已開發國家,伴隨而來的就是自由車競技。據記載,1868年5月31日在法國聖克勞德公園內舉行的的自由車比賽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車比賽,首屆國際性自由車賽事為1893年首屆世界業餘自由車錦標賽[1],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自由車比賽即為正式比賽項目。自由車在擔當代步工具的同時,也是運動休閒的最佳工具,因其普及的特點,自由車運動在世界各地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參與者的年齡從青少年到老年,其活動類型包括體育、休閒、旅行和競技等。
歐洲為自由車運動的發源地,歐洲北美自19世紀後期即已開展漸漸普及,法國早在1881年2月6日即已成立法國自由車聯盟,德國在1884年於萊比錫成立了德國自由車協會(Deutsche Radfahrer-Verband),與此同時,比利時、瑞士、英國和很多其他歐洲國家同時成立自由車運動組織。1900年4月14日,在法國、比利時、瑞士、美國和義大利的倡導下,國際自由車總會在法國巴黎成立。
自由車運動最遲在20世紀初期在亞洲開始出現,日本於1908年在東京即已成立東京輪士會,1915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第2屆遠東運動會共設八個比賽項目(中國、日本和菲律賓三國),其中自行車為比賽項目之一[2]。1990年代以前,被稱為自由車王國的中國,其時自由車為城鄉短距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後作為交通工具的功能漸漸被機車和汽車取代,但作為體育、健身、娛樂手段,其功能漸漸被強化,各個地區、部分高校機構相繼成立自由車運動協會,以組織和規範開展自由車運動和各種比賽。中國全國性的自由車運動管理協調機構為1963年成立的自由車運動協會,該組織1979年加入國際自由車總會。港澳地區,香港有成立於1960年的香港單車聯會[3],澳門有成立於1981年的澳門單車總會[4],均負責組織區域內各種自由車賽事。 台灣的自由車騎士協會成立於1999年7月25日,該組織隸屬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全民運動處,管理、協調和組織區域內自由車運動競技[5]。
開展自由車運動的基本用具分為防護用品、騎行工具和維修工具三大類[6],按照運動類型、路途遠近、騎行環境要求進行配備,最基本的用具有打氣筒、手套、雨衣、馱包和水壺。開展長距離運動必須全面掌握維修技巧,配備維修組合工具、備用閘皮和內胎,攜帶補胎工具和打氣筒、剎車線等。
- 防護工具:基本工具包括遮陽帽、雨衣、水壺、手套、墨鏡、膝肘護具,其他用具包括防雨鞋套、備用膠鞋、安全頭盔、防水袋等。輔助用具包括隨身包、拉伸繩、背包防雨罩、塑料布。
- 騎行用具:基本用具為背包、馱包,其他包括夜行工具如車燈與其他照明用具,其它配備還有速度計,根據實際需要配備車後架馱包、車前架馱包,車前把包。
- 維修工具:基本配備為打氣筒,長距離運動還應該配備補胎工具、潤滑油脂、車後軸與車前軸、鋼珠、手鉗、自由車用成套扳手、成套梅花和開口改錐、各類螺絲螺母、剎車拉條、剎車皮、內胎、變速箱、車鏈條。
自由車長途旅行還必須配備藥品、洗漱用具,隨身攜帶衣服、證件等。另外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配備宿營用具包括帳篷、睡袋、防潮墊、氣枕、照明用具、炊事餐飲用具、通訊、攝像照相設備、地圖和其它記錄用品。 [7]
騎行自由車和其他運動相比,具有經濟、環保、靈活方便和持久的基本特點。將自由車最為短距離普通代步工具極少要求技術,但在預料維修困難的情況下,騎行前應對車況進行必要的檢查。包括座墊高度的調整,連接部位螺絲鬆緊度、輪胎胎壓、閘車煞車性能等,帶變速箱的自由車應檢查變速箱檔位的靈活性及鍊條。開展專業自由車競技,則需由專人指導下進行專業訓練。
競賽
非競賽
來源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