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主規制音指的是廣播、電視等傳播媒體中出現不適宜公開播放的內容時,用來屏蔽相關語句的聲音。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4月28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4月28日) |
自主規制音種類繁多。最為常見的自主規制音是1000Hz正弦波聲音,也就是所謂的「嗶——」音。而「消音」的方式也比較常見。
一般地,使用自主規制音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自主規制音通常通常被用於屏蔽一些不適宜公開播放的語句(如粗口、色情等)及部分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有時為了達到完全屏蔽的效果,在電視上還可能會在當事人說出相應語句時對其口部進行遮擋。而相應字幕也會進行處理,如將「fuck」替換為「f**k」,或是乾脆不顯示。
有些作品在廣播電視媒體播放時會加入自主規制音,但會發行沒有自主規制音的光碟(如動畫《妄想學生會》)。
部分視頻製作者在製作視頻時也會故意加入自主規制音,以達到搞笑、諷刺等效果(如動畫《幸運☆星》中提及大量其它ACG作品時,會被不同音效屏蔽,既避免了版權糾紛,又達到幽默效果)。此外,在平面或者網絡媒體中,有時「自主規制音」也會被用於替代部分粗口字詞,如「日了狗了」經常會被寫作「嗶了狗了」[1]。
少數的特殊案例如《海綿寶寶》台灣版,在消音時沒有發出任何如「嗶——」的效果音,而是在字幕的部分則用白色方塊給覆蓋掉。[來源請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