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
北美贸易协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利堅合眾國、墨西哥合眾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協定[1](英語: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and Canada)簡稱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通稱《美墨加協定》)是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之間的一項自由貿易協定[2][3][4],亦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2.0」(NAFTA 2.0、New NAFTA),以便區分其前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5][6][7]。這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在2017年至2018年重新談判的結果。2018年9月30日,美墨加三國非正式同意條款,並於10月1日正式同意條款[8]。2018年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舉行期間,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墨西哥總統貝尼亞·尼托和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在11月30日簽署了《美墨加協議》。2019年12月11日,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代表簽署修訂版協議[9]。該協定於2020年7月1日生效。[10][11][12][13]
![]() |
相對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美墨加協定》給予美國更多機會進入總值190億美元的加拿大乳製品市場,同時鼓勵國內生產更多的汽車和卡車,增加環境和勞工法規,引入最新的智慧財產和針對數位貿易的措施,並借用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語言。
背景
《美墨加協定》是基於其前身-於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本協定則是經過一年多的談判所得出的結果,期間美國曾經威脅向加拿大徵收關稅[14]。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川普競選團隊承諾將會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重新談判,一旦談判失敗,將會退出協定[15]。川普上任後大幅修改美國對外政策,包括退出《巴黎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又向中國大幅增加關稅,向外展示其確實有意修改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6]。
名稱
簽署三方對協定的稱呼各不相同,
- 美方稱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英語: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
- 美國官方全稱《美利堅合眾國、墨西哥合眾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協定》(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and Canada)[1]
- 加方稱為《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協定》(英語:Canada–United States–Mexico Agreement,CUSMA[17] );法語:Accord Canada–États-Unis–Mexique,ACEUM)。
- 墨西哥稱為《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協定》(西班牙語:Tratado entre México, Estados Unidos y Canadá,T-MEC)。
談判
美國和墨西哥首先達成協定,加拿大其後加入談判並更進一步完善協定。由於時任總統恩里克·貝尼亞·尼托將會在2018年12月1日離任,加上協定需要60日以作審查,因此達成協定的限期為2018年9月30日晚上11時59分。三方談判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進行,最終在限期前不足一小時完成談判和協定草稿。該協定仍然受到「準確性、清晰度和一致性的法律審查」的約束。截至2018年11月,該協定僅提供英文版,而西班牙文和法文版本則具有同等效力。
協定會在簽署和批准後正式生效,批准程序包括要經立法機構通過協定成為國家的法律[18]。
2018年11月30日,三國領導人在阿根辛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期間簽署了協定的最終文本。[19]
規定
該協定的條款涵蓋範圍廣泛,包括農產品、最終財、勞動條件、數字貿易等。該協定的一些較為突出的方面包括讓美國奶農更容易進入加拿大市場,旨在使三國間生產汽車比例高於進口的方針,並保留類似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爭議解決系統[18]。
乳製品規定與加拿大在未能通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中同意的規定相似,但略高,使得美國在總額152億加元(截至2016年)的加拿大乳製品市場中免關稅率達到3.6%,高於TPP的3.25%,[20][21]。加拿大同意取消某些乳製品的第7類定價規定,而加拿大的國內供給管理系統仍然存在[22]。加拿大同意將從美國採購的免稅額度從之前的20美元提高到150美元,使加拿大消費者有更大的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23]。
在美國、墨西哥或加拿大生產至少75%部件的汽車或卡車可以零關稅出售。相較NAFTA要求的62.5%提高了12.5%,旨在激勵北美汽車生產。此外,此類汽車的製造工作中,有30%必須由從2020年起每小時所得16美元(未計入通貨膨脹率)的工人完成。到2023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40%[24]。
該協定將推動墨西哥使工人更容易加入工會[25]。
此外,還有一項規定,即協定本身必須由三個國家每六年審查一次,為期16年日落條款。在六年期審查期間,該協定可延長16年[24]。
《美墨加協定》將延長加拿大版權期限至作者去世後70年,錄音75年[26],並影響成員國如何談判未來的自由貿易協定。第32.10條要求《美墨加協定》國家如果打算與非市場經濟體開始自由貿易談判,則提前三個月通知協定成員國。第32.10條允許協定成員國審查任何成員同意未來的新的自由貿易協定。人們普遍認為,第32.10條旨在瞄準中國[27]。
《美墨加協定》的新增內容包括第33章,其中涉及總體經濟政策和匯率問題。這被認為是重要的,因為它可以為未來的貿易協定開創先例[28]。
簽署及批准

2018年9月30日,美墨加三國非正式同意條款,並於10月1日正式同意條款[8]。2018年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舉行期間,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墨西哥總統貝尼亞·尼托和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在11月30日簽署了《美墨加協定》。2019年12月11日,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代表簽署《美墨加協定》[9]。各國立法機構仍然必須批准該協定,才能生效。
2019年12月19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修訂版《美墨加協定》。[31]
2020年1月1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89票對10票通過《美墨加協定》。[32]
1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生效《美墨加協定》。[33]
2020年2月6日,《美墨加協定》在加拿大下議院通過二讀。[34]3月13日,加拿大下議院三讀通過《美墨加協定》。[35]
4月3日,加拿大通知美國和墨西哥其已完成《美墨加協定》的國內批准程序。[36]
經濟效果
分析認為,該協定預計對經濟影響很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2019年3月下旬發布的一份工作文件發現,該協定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37]
2019年12月,經濟政策研究所的Thea M. Lee和Robert E. Scott批評該協定「充其量只是平淡無奇」,因為它「幾乎對美國工人的工資或所得沒有明顯影響」,並指出「其好處微乎其微,最終這項協定是淨收益者還是損失者尚不確定。[38]
2020年6月,《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日本汽車公司選擇「向墨西哥支付三倍工資,而不是遷往美國」,以避免汽車零件關稅。[39]
不過,協定實施三年後,在墨西哥的外國車廠開始感受到了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在2023年6月的報告稱,嚴格的免關稅條件刺激墨西哥工資水準上漲,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在墨外國車企負擔加重,「壓力山大」。[40]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章婕妤指出,「美洲製造」無法取代「美國製造」,「美國優先」不會讓步於「美洲優先」。目前美拉「近岸外包」的繁榮,可能是美國為因應供給鏈危機的權宜之計,未來成熟後或將產業遷回美國。[40]
現狀
2025年2月1日,第二次上任美國總統的唐納·川普以加拿大、墨西哥兩國打擊非法移民及毒品不力為由,對兩國啟動貿易戰,將兩國進口商品關稅提升25%[41]。相關措施於3月4日正式生效,加拿大和墨西哥指責加征關稅違反協定[42][43]。
參見
-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北美領導人峰會(NALS)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TPP)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 美國公眾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看法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