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存在於1921–1989年期間的羅馬尼亞共產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馬尼亞共產黨(羅馬尼亞語:Partidul Comunist Român),簡稱羅共(PCR),是羅馬尼亞歷史上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
羅馬尼亞共產黨 Partidul Comunist Român | |
---|---|
領袖 | 格奧爾基·克里斯泰斯庫(首任)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末任) |
成立 | 1921年5月8日 |
解散 | 1989年12月22日 |
前身 | 羅馬尼亞社會黨 |
繼承者 | 社會主義勞動黨(少數派) |
總部 | 布加勒斯特 |
黨報 | 《火花報》 |
青年組織 | 共產主義青年聯盟(1922年—1989年) |
婦女組織 | 羅馬尼亞反法西斯婦女聯盟(1944年—1958年) 全國婦女理事會(1958年—1989年) |
先鋒組織 | 先鋒組織(1949年—1989年) 祖國獵鷹(1976年—1989年) |
工會組織 | 羅馬尼亞總工會(1945年—1989年) |
軍事組織 | 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軍(1947年—1965年)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軍(1965年—1989年) |
準軍事組織 | 愛國衛隊(1968年—1989年) |
黨員 (1989年) | 360萬—400萬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史達林主義(1956年以前) 1971年—1989年: 民族共產主義 新史達林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
政治立場 | 極左翼 |
國內組織 | 人民民主陣線(1944年—1968年) 社會主義民主團結陣線(1968年—1989年) |
歐洲組織 | 巴爾幹共產主義聯盟(1921年—1939年) 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年—1956年) |
國際組織 | 共產國際(1921年—1943年) |
官方色彩 | 紅色和金色 |
黨旗 | |
羅馬尼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
1921年5月8日,羅馬尼亞社會黨布爾什維克派改組為社會-共產黨;1922年,改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1920年代—1930年代,該黨的大部分活動家被監禁或避難於蘇聯,這導致該黨內部出現許多相互競爭的派系,它們有時甚至發生公開衝突,但該黨仍通過各種掩護組織參與羅馬尼亞政治,其中最著名的是農工集團。羅馬尼亞共產黨和羅馬尼亞王室在二戰末期蘇聯紅軍攻入羅馬尼亞王國之時發動起義,於1944年8月23日聯合米哈伊一世國王推翻軍人總理揚·安東內斯庫法西斯政權,終止了羅馬尼亞與納粹德國的同盟,1946年選舉,羅馬尼亞共產黨高票贏得順利。1947年,該黨迫使米哈伊一世國王退位,建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48年與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合併為羅馬尼亞工人黨,1965年恢復羅馬尼亞共產黨名稱,1989年底在羅馬尼亞革命中解體。
格奧爾基·斯托伊卡、米烏·多布雷斯庫、伊利耶·維爾德茨、利娜·喬巴努、西爾維烏·庫爾蒂恰努、康斯坦丁·拉杜、揚·拉杜、揚·斯托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