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故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紀曉嵐故居位於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原為清朝雍正年代兵部尚書兼陝甘總督岳鍾琪的故居。紀曉嵐在這裡住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從11歲到39歲,和從48歲到80歲,前後共計六十多年,閱微草堂是紀曉嵐給自己的居所起的雅號,在此寫下了《閱微草堂筆記》。[1][2]
紀曉嵐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虎坊橋東北角,珠市口西大街241號,為清式磚木結構,其布局為坐北朝南,臨街大門為硬山頂吉祥如意式門樓,位於整個住宅的東南角[1][2]。故居為四進院落,與大門洞相連接的西側南房為四間開門的「倒座」[1][2]。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姑妄聽之(一)》中寫道:「余虎坊橋宅,為威信公[3]故第,廳事偏東,石高七八尺,雲是雍正中造宅時所賜,亦移自兔兒山者[4]。南城所有太湖石,此為第一。余又號孤石老人,蓋以此雲。」[5]
閱微草堂原東小院的北屋門上懸掛著「閱微草堂」的匾額,後來被直隸會館取走[2]。院中有紀文達公親手種下的海棠、紫藤依然生長茂盛,至今每逢春天清香四溢[1][2]。紀曉嵐曾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藤今尤在,其架用棟梁之材,始能支柱。其蔭覆廳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書室一院。花時紫雲垂地,香氣襲人。」[1][6]
紀曉嵐去世後,這裡的房產幾經易主,直隸會館、梅蘭芳、張伯駒、肖長華、劉少白等人都曾購置過這裡的房產,梅蘭芳還在這裡開辦過國劇學會和國劇傳習所,曾為京劇富連成科班的宿舍[1][2]。
1949年後,這裡先後為民主建國會總部、宣武區黨校所在地[1]。1959年10月,在當時北京市長彭真創導下,山西口味的晉陽飯莊在此開業[1]。因曾是紀曉嵐的故居,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這裡聚會抒懷,老舍、臧克家、曹禺等人也常於此聚會、賞古藤。故居二進院原來有兩棵海棠樹,相傳也是紀曉嵐親手所植,文化大革命時被砍掉一棵[1]。傳說紀曉嵐植下這兩棵海棠,是為了寄託對少年戀人文鸞的思念:「憔悴幽花劇可憐,斜陽院落晚秋天;詞人老大風情減,猶對殘花一悵然。」[1]
1986年,紀曉嵐故居被列入宣武區(已併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許多國際友人也喜歡到這裡體會濃厚的人文特色,美國前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前國務卿舒爾茨、鮑威爾等人都曾到此用餐,品嘗特色的香酥鴨。
2000年時,正逢北京的兩廣路改造工程,位於虎坊橋的紀曉嵐故居面臨了拆毀的命運。經專家學者上書政府,廣泛呼籲,主路繞開了故居。2002年初,晉陽飯店由故居院內遷移至東側的小樓,市政府投資重修了草堂,並建立紀曉嵐故居對外開放,2003年,紀曉嵐故居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