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囊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类囊体是叶绿体或蓝绿藻中的一种单层膜囊状结构,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进行的场所。类囊体的存在增大了叶绿体的膜面积,从而增大了受光面积。类囊体(Thylakoid)一词源于希腊文“thylakos”,意为“囊”。类囊体常堆叠起来形成基粒,而基粒由基质片层相互连接着。根据类囊体膜之间是否垛叠可分为基粒类囊体与基质类囊体[1]。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3月27日) |

结构


类囊体是嵌入叶绿体基质中的膜结合结构。它有一个硬币形的结构,使得看在基粒中的一叠类囊体的时候,它的外观非常类似于一堆硬币。类囊体膜上是光合作用与直接在膜嵌入的光合色素的光反应的部位。它是深色和浅色条带的交替格局,每个条带是1奈米。[2]
基质
进行固碳反应的地方
类囊体膜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包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