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籠齒翼龍(學名:Klobiodon)是喙嘴翼龍科翼龍的一個屬,來自英國牛津郡的中侏羅世泰頓石灰岩組。
模式種是羅氏籠齒翼龍(Klobiodon rochei)。屬名取自希臘語κλωβίον/klobion(小籠子)及ὀδών/odon(牙齒),意為「小籠子似的牙齒」,指看起來仿佛形成了捕魚籠子的大型前側犬齒,種名則是表彰漫畫家尼克·羅奇(Nick Roche)以恐龍為靈感在解剖學上做出的正確設計。[1]
籠齒翼龍正模標本NHMUK PV OR 47991由喬治·羅伯特·沃特豪斯(George Robert Waterhouse)於1878年作為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部分首次提及,其中提到理察·歐文(Richard Owen)在一份未發表的手稿中打算將此標本命名為猛禽翼手龍(Pterodactylus raptor)。標本當時已被羅伯特·瑪舍姆(Robert Marsham)捐贈。[2][3]理察·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於1888年將該標本歸入扁喙喙嘴翼龍(他將其列為扁喙喙頭龍,現為扁喙長喙翼龍)。[4]2018年,麥可·奧沙立文(Michael O'Sullivan)與大衛·馬提爾(David Martill)在對大鮞粒岩群翼龍遺骸的評述中宣布扁喙喙嘴翼龍是個疑名,屬於分類不明的船頜翼龍亞科,並為標本NHMUK PV OR 47991創建了羅氏籠齒翼龍。第二件標本OUM J.28410亦被歸入該物種,但由於缺乏鑑別性的牙齒,因此只是暫時歸入。[1]
籠齒翼龍是已知最大的中侏羅世翼龍之一。成體翼展估計為2米。[1]
描述作者確立了大量鑑定特徵。下頜骨具有細長前部尖牙狀犬齒及更靠後位置短而堅固牙齒的獨特組合。更靠後位置的牙齒至少比齒槽寬度長1.3倍。後側犬齒較其後方牙齒(可能是僅部分萌出的替換齒)至少長出1.4倍甚至2.4倍。從最高點算起,最長犬齒至少比生有前牙的下顎骨骼即齒骨的垂直厚度高1.5倍。[1]
右下頜骨保存長度為14厘米。該骨骼從後到前逐漸向下彎曲。前部有一小塊已經斷裂。包括這部分在內的下頜原始長度估計為18厘米。作者推測缺失部分上還有一顆牙齒。化石中保存了四顆牙齒,可能為第二至第五顆。第二及第三顆牙齒細長、下彎且前傾。這種牙齒被稱為犬齒。第四及第五顆牙齒顯然更短,但寬度幾乎一樣,使其外觀看起來很結實。這些牙齒同樣更直——尤其是在後緣——且垂直於頜骨。[1]
籠齒翼龍於2018年被置於喙嘴翼龍亞科。在描述論文給出的幾個位置中,作者提出了喙嘴翼龍亞科的位置,但最終認為它也可能是船頜翼龍亞科成員,得出結論為「因此只能將羅氏籠齒翼龍保守地鑑定為喙嘴翼龍科成員而不可歸入任何一個亞科」。[1]安德列斯於2021年發現籠齒翼龍是同時期長喙翼龍的姐妹群。[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