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置號防護巡洋艦(日語:笠置/かさぎ Kasagi ?)是舊日本海軍的防護巡洋艦[4][5],為笠置級防護巡洋艦(日方正式名稱「笠置型防護巡洋艦」)的首艦。本艦及姊妹艦為日本首次向美國購買的大型軍艦,同時也是日本最後一批外購的防護巡洋艦。本艦參加了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笠置かさぎ | |
---|---|
概觀 | |
艦種 | 防護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日本帝國 |
艦級 | 笠置級防護巡洋艦 |
製造廠 | 美國費城威廉·克蘭普造船廠 |
下訂 | 1896年度 |
動工 | 1897年2月13日 |
下水 | 1898年1月20日 |
服役 | 1898年10月24日 |
結局 | 1916年7月20日觸礁擱淺 |
除籍 | 1916年11月5日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4862噸[1][2] |
全長 | 垂線間長:114.15米 |
全寬 | 14.91米 |
吃水 | 5.44米 |
鍋爐 | 燃煤專燒圓形鍋爐12座 |
動力 | 垂直四汽缸三段膨脹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
功率 | 15,500匹馬力(11,6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22.5節(42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4,000海里(7,4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405人[2] |
武器裝備 | 45倍徑單裝8英寸(203公釐)速射炮2門 40倍徑單裝120公釐(4.7英寸)速射炮12門 40倍徑單裝76毫米12磅機關炮12門 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速射炮6門 14英寸(356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5具[2] |
裝甲 | 哈維爾滲碳鋼 甲板水平部:62毫米 甲板傾斜部:113毫米 主炮炮盾正面:203毫米 主炮炮盾側面:62毫米 司令塔:115毫米[3] |
本艦的艦名來源於山城國(屬今京都府轄區內)相樂郡的笠置山[2]。這是日本海軍中第一艘以「笠置」命名的軍艦,日後該名由1944年下水的笠置號航空母艦所繼承。
設計和概述
1892年(明治25年),日本海軍就曾經制定過一份海軍造艦計劃,打算建造以4艘1萬1400噸級的鐵甲艦為首的19艘作戰艦艇,其中二等巡洋艦計劃增建兩艘,預定噸位3800噸[6]。1895年(明治28年)甲午戰爭結束,海軍方面根據實戰得到的經驗教訓而修正了之前的明治25年計劃,大量增加新建數量,其中二等巡洋艦調整為增建三艘吉野級[7]。然而此項造艦費用,加上添建各地設施以及岸防的費用,總計超過了2億日元,因國力所限,海軍必須將總額壓縮至2億日元以內[7]。同年7月,時任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在閣議中提出了縮減過的計劃,二等巡洋艦總數依舊維持3艘不變,總數減少到17艘[8]。關於巡洋艦的問題,西鄉明確指出,為了實現在海上與敵方進行鐵甲艦決戰,海軍有必要大量裝備高航速的巡洋艦,以對敵方進行偵察、探知戰機;同時因為敵人也會如此為之,故而海軍同樣需要高速巡洋艦進行追擊。因此海軍需要建造大量的巡洋艦來為主力戰艦進行護衛偵察[9]。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建造裝備重裝甲與大口徑火炮的一等巡洋艦(即裝甲巡洋艦)以外,還要增建二等巡洋艦;新艦應該在日本海軍現役的吉野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大[10]。這份十年造艦計劃在閣議時得到了通過,但因為國家的經濟狀況,將會把計劃先分成兩期再呈遞給帝國議會審議[11]。
1895年12月,西鄉將第一期海軍擴張計劃、總計金額9497萬餘日元提交到第9屆帝國議會審議[11]。其中二等巡洋艦預定為4850噸級3艘[12]。議會這一次沒有像之前那樣對海軍的計劃大刀闊斧地裁減,僅僅削減了20萬餘日元預算,並分攤到1896-1902年的7年中去,大體上全盤同意了海軍的計劃[13]。
第一期海軍擴張計劃所需費用基本上來自日本從《馬關條約》所獲得的賠款。但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三艦各有不同的安排:高砂直接在英國建造及舾裝;本艦在美國費城建造,艦體建成後先赴英國安裝武器再返回日本;本艦姊妹艦千歲則在美國舊金山建造,艦體建成後先返回日本再安裝國產的武器。
本艦由美國費城威廉·克蘭普造船廠設計和建造。其外觀與尺寸均與同期由英國建造的高砂基本相同,只是略為放大了一些;武器也幾乎完全相同。但兩者內部結構有很大差別:笠置內部設有142個水密艙,而高砂作為典型的「埃爾斯維克巡洋艦」內部劃分了109個水密艙。[3]
本艦主炮為兩門45倍徑單裝8英寸(203公釐)速射炮,一前一後分別安裝在艏艉樓上,由炮盾進行保護。副武器則是12門40倍徑單裝120公釐(4.7英寸)速射炮。輕型武器包括12門76毫米6磅炮,以及6門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機關炮。魚雷武器方面,本艦裝備了5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3]
本艦採用了哈維爾滲碳裝甲,防護能力與高砂相當。裝甲甲板水平部分厚62毫米,傾斜部分為112毫米。主炮炮盾正面裝甲為203毫米,側面則為62毫米。司令塔裝甲厚115毫米。[3]
艦歷
1897年(明治30年)2月13日,威廉·克蘭普造船廠開始動工興建本艦[2]。同年3月13日,日本海軍為本艦提供了兩個候選名,分別為「笠置」和「矢作」[14]。3月26日,日本海軍對4艘外購軍艦正式,其中第一號二等巡洋艦定名為「笠置」[4][15]。
1898年(明治31年)1月20日本艦下水[2]。同年3月21日,日本海軍制定軍艦及魚雷艇等級,將3500-7000噸的巡洋艦劃分為二等巡洋艦[16],將笠置等艦劃入這個等級內[17][5]。同年10月24日建成[2]。25日,笠置參加了在德拉瓦州舉行的美西戰爭凱旋閱艦式。同年11月2日,笠置從美國出發前往英國安裝火炮等武器。
1899年(明治32年)5月16日,笠置返回日本[2]。
1900年4月,笠置在鹿兒島灣舉行的演習中因大霧天與一艘汽輪相撞。該汽輪被迫搶灘擱淺,才避免了沉沒的危險;而笠置則並無大礙,可以繼續完成任務。5月-9月,為了應對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笠置奉命前往大沽[2]。
1901年7月,笠置參加了一次軍事演習,在演習中笠置扮演敵方,模擬對佐世保港發動攻擊。同年8月,笠置與裝甲巡洋艦磐手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進行友好訪問。
1903-1904年間,日本和俄國之間為了爭奪在朝鮮的權益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2月下旬日本海軍將常備艦隊解散,重新編成為第一、二、三艦隊,第一、第二艦隊又編組為聯合艦隊。其中第一艦隊第三戰隊下轄4艘性能較為先進的二等防護巡洋艦(旗艦千歲、高砂、笠置、吉野),戰隊司令為出羽重遠海軍少將[18]。
1904年2月6日09時,聯合艦隊第三戰隊首先開始起錨駛出佐世保港[19]。7日早上,第三戰隊捕獲了一艘俄國商船俄羅斯號[20]。當天15:30,第三戰隊奉命前往小青島一帶偵察俄軍艦隊動向[20]。8日08時,第三戰隊抵達目的地,並未發現俄艦蹤跡,於是出羽率隊轉向西北,11時與主力會合[20]。8-9日夜間,日本海軍以驅逐艦對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攻擊,日俄戰爭正式爆發。9日08:08,出羽率第三戰隊抵近至距離旅順口僅7000米處,偵察夜襲效果,同時試圖引誘俄艦出港交戰[21]。出羽看到港內俄艦停泊位置雜亂[22],判斷俄軍在受到偷襲後承受了重大損失,於是08:09率隊退走,與主力會合[21]。聯合艦隊高層根據報告認定俄國艦隊已然軍心渙散,於是決定冒險進入港內進行炮擊,用右舷火力射擊俄艦[22]。11:45聯合艦隊在旅順口8500米外轉向正西,闖入港內[23]。第三戰隊在隊列最末尾,12:15進入旅順港內[24]。3號艦笠置對準一艘看似塞瓦斯托波爾號的俄艦進行射擊[25]。俄艦及炮台報以猛烈的還擊,大量炮彈落在日艦附近。12:08一發炮彈在笠置右側水面炸裂,炮彈碎片在笠置艦內飛濺;不久又有一發12英寸(305公釐)近失彈爆炸,在笠置右舷造成一個大破洞,造成內部物品損壞[25]。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見俄軍的戰鬥決心超出估計,被迫撤退。第一、第二戰隊先行調頭,12:25以後的幾分鐘內排在末尾的第三戰隊承受了俄軍的全部火力[26]。12:37第三戰隊調頭退出港內[27]。
同年5月15日,日軍初瀨、八島、敷島、笠置對旅順口執行近程封鎖。中午時分八島、初瀨先後觸雷,第一艦隊司令梨羽時起海軍少將指派就笠置前往嘗試拖曳初瀨[28]。12:33初瀨再次觸雷,發生了嚴重的爆炸,大部沉入海中。笠置等日艦隻能放棄搶救艦船的打算,切斷拖曳的鋼纜,改為打撈落水乘員。笠置收容了123名初瀨乘員,然後準備前往八島處進行救助[28]。此時多艘俄國驅逐艦出現並駛向在海面上的日軍救援汽艇,笠置遂在約6500米距離上開炮驅趕,不久俄艦拉起煙霧並退去[29]。
同年6月23日05:40,日軍負責監視港口的驅逐艦發現偵察防護巡洋艦諾維克號及一批艦艇從黃金山下出港。收到警報的日本艦艇立即從裏長山群島泊地出航。當天第三戰隊僅高砂、笠置停泊在裏長山泊地,也出發參加攔截[30]。這次實際上是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的一次突圍嘗試,諾維克號、巴揚號、佩列斯韋特號、波爾塔瓦號、塞瓦斯托波爾號、帕拉達號、阿斯科利德號、黛安娜號等8艘主要艦艇率先抵達饅頭山東南岸[31]。11:00左右皇太子號、勝利號、列特維贊號也已經出港[32]。面對傾巢出動的俄艦,日艦主力尚未抵達,此時第一艦隊司令出羽海軍少將指揮著僅有的高砂、笠置兩艦,與隸屬第六戰隊、匆忙趕到的千代田在遇岩西南會合[33]。出羽先派出高砂、笠置前往帽島方向增援日軍驅逐艦,同時探察敵情;其後又加派千歲、千代田作為進一步的增強[33]。18:15俄國的戰艦與巡洋艦戰列以皇太子號為先導,出現在遇岩西北約8海里(15公里)處,諾維克號則帶領著7、8艘驅逐艦行駛在主力縱隊右側[33]。第三戰隊則占領了俄艦主力前方約5海里(9.3公里)的位置,其餘陸續趕到的日艦也紛紛組成包圍圈[33]。雙方主力持續接近,20時左右無心戀戰的俄國艦隊突然調頭往北撤退。20:20東鄉下令讓驅逐艦發動突擊,其他各隊撤往警戒地點[33]。
隨著日軍在陸地上的推進,日軍的陸軍重炮已經可以對港內俄艦造成嚴重的威脅。8月10日俄艦被迫再次嘗試突圍。當天出羽率領第三戰隊(八雲、笠置、高砂、千歲,欠淺間)從天剛亮時起就在老鐵山南邊15海里(28公里)處監視俄艦動向。他在收到扶桑的急電後立即率隊出發,10:23向東尋找俄艦蹤跡[34]。不久出羽收到了更詳細的電報,稱俄艦正在往渤海灣方向挺進,於是又調轉編隊方向往西。正午時分第三戰隊趕到老鐵山西北偏北方向,發現俄國艦隊正在往東移動。此時附近還沒有其他的日艦趕到,於是12:10出羽下令升起作戰旗,準備單獨迎戰[34]。12:20第六戰隊出現在東北方向,其後第一戰隊也從東邊稍偏北方向趕到戰場,並與俄艦交火。第三戰隊則乘機繞到俄國艦隊尾部,對殿後的俄艦進行攻擊[35]。15:15東鄉下令第三戰隊攻擊俄國巡洋艦,出羽遂率隊逼近射擊,然而俄艦猛烈的火力將防護薄弱的第三戰隊逐退,迫使後者往南與第一戰隊會合[35]。18:37俄軍旗艦皇太子號司令塔受到日軍大口徑炮彈命中,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戰死,俄艦陷入了混亂[36]。第三戰隊在俄艦東南方進行了攻擊[37]。隨著天色漸暗,俄艦大部退回旅順港,而日艦則向東撤回泊地[37]。
當晚日艦分散搜索四處逃散的俄艦。出羽一開始往東南邊進行搜索[38]。11日06:25,第三戰隊結束搜索返回北邊的泊地,不久接到了第六戰隊追擊阿斯科利德號的消息,出羽於是率隊再次南下[39]。一番搜索無果,八雲、笠置返回了泊地與第一戰隊會合[40]。當晚23時皇太子號進入膠州灣,12日上午又陸續有數艘俄艦抵達該地區。出羽接到情報,於14時率領第三戰隊(八雲、淺間、高砂首先出發,千歲、笠置後來陸續到達)以及輔助艦日本丸前往青島[41]。各日艦在膠州灣附近搜索了一圈(後來又有驅逐艦陸續加入搜索),確認除了進入青島的俄艦外當地再無其他敵艦。16日出羽派出參謀山路一善海軍少佐搭乘驅逐艦雷號前往青島與德國人交涉,其他日艦則在灣口戒備[42]。日軍人員在德方陪同下確認了港內各俄艦的確已經繳械,於是不再作要求而退去,17日返回里長山泊地[43]。
同年12月下旬,旅順會戰進入尾聲,第一太平洋艦隊(原太平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而由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少將率領、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艦艇而編成的救援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正在一路殺來。聯合艦隊決定進行整修,以應對即將來臨的決戰[44]。為此聯合艦隊重新進行整編,第三戰隊補充了損失的艦艇,依舊下轄4艘防護巡洋艦(旗艦笠置、千歲、音羽、新高),戰隊司令依然是出羽(此時已晉升為海軍中將)[45]。
1905年5月27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在對馬海峽遭遇聯合艦隊主力攔截。當天第三戰隊正在白瀨西北方戒備,接獲俄國艦隊出現的警報後立即往目擊地點駛去[46]。10:42第三戰隊在神埼以南約15海里(28公里)發現俄國艦隊蹤跡,此後一直在俄國艦隊左舷4—5海里(7—9公里)距離保持接觸。11:40雙方距離縮短至8000米,11:42俄艦向第三戰隊開火[46]。俄艦炮擊著彈點比較準確,有鑑於防護相對單薄的第三戰隊不是俄國戰艦的對手,出羽選擇主動退避,將距離拉大到9000米,但依舊一路密切監視[46]。13:20第一、第二戰隊從東北方向出現,第三戰隊也隨之加速,繞到俄國艦隊尾部,14:50距離俄國巡洋艦戰隊約7800米,笠置首先發起射擊,其後雙方紛紛開火[46]。第三戰隊從俄國艦隊後尾穿過,繞到了巡洋艦戰隊右側,與第四戰隊一起形成交叉火力,迫使俄國巡洋艦戰隊以及輔助艦艇陣腳大亂[47]。15:08旗艦笠置水線下煤艙受到攻擊,開始進水[48]。15:30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等為了救援戰鬥力最弱的輔助艦艇而向西回頭,第三戰隊見勢也立即向北轉向擋在俄國巡洋艦去路前面。不久為了避免妨礙第一戰隊,15:35第三戰隊又再度轉向,用右舷火力持續射擊。16:07第三戰隊再次轉向東,換成利用左舷火力攻擊[47]。16:30以後,俄國戰艦戰隊受到日軍主力艦壓迫而改向,正好衝著第三、第四戰隊的方向過來。第三戰隊一時間陷入苦戰,各艦多處中彈,只好先向東躲避,隨後再跟在第一、第二戰隊後面前進[48]。此時笠置的進水情況逐漸加劇,海水已經滲入到鍋爐艙中,部分鍋爐熄火,出羽打算更換旗艦,於是下令音羽、新高臨時跟隨在第四戰隊後面,笠置、千歲兩艦則脫離戰鬥[48]。海面上風大浪急,換乘非常困難;而笠置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單獨航行恐怕有危險,於是出羽決定讓千歲護衛著笠置前往附近的淺灘[48]。16:20兩艦脫離了戰場,20:30到達油谷灣,出羽立即換乘至千歲重返戰場[49]。而笠置則留在當地進行緊急修理,故此錯過了當晚和次日對俄國艦隊殘部的追擊[50]。
同年6月14日,日本方面重新調整編制,第三戰隊(千歲、笠置、新高、音羽)司令改為島村速雄海軍少將,劃入上村彥之丞海軍中將指揮的第二艦隊[51]。19日,第二艦隊轉為以竹敷要港部為基地,執行在對馬海峽巡邏、掩護陸軍在朝鮮的登陸等一系列行動[52]。
同年9月5日,日俄兩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戰爭結束。同年10月12日,笠置從神戶出發,20日抵達橫濱[53],參加了凱旋閱艦式[54]。
1908年10月,笠置參加了日本海軍在戰後的首次大規模演習。
1910年(明治43年),笠置轉為訓練艦,10月16日搭載海軍少尉候補生前往夏威夷進行遠洋訓練,1911年3月6日返回日本。
1914年(大正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笠置也參加了戰爭,負責在南海進行巡邏。
1916年(大正5年),笠置奉命前往拖曳觸礁的加油船志自岐丸。5月20日,笠置正在向秋田港航行途中在津輕海峽觸礁,第二煙囪附近受到嚴重的損傷。8月10日笠置船體遭到破壞,沉沒損失。同年11月5日從海軍中除籍[55],12月12日出售。
歷任艦長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将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返航委員長
- 柏原長繁 大佐:1898年3月1日 -
- 艦長
- 柏原長繁 海軍大佐:不詳 - 1899年6月9日
- 永峰光孚 海軍大佐:不詳 - 1900年12月6日
- 矢島功 海軍大佐:1900年12月6日 - 1901年10月1日
- 坂本一 海軍大佐:1901年10月1日 - 1902年10月23日
- 佐伯誾 海軍大佐:1902年10月25日 - 1903年4月12日
- 西紳六郎 海軍大佐:1903年5月14日 - 9月11日
- 井手麟六 海軍大佐:1903年9月11日 - 1905年1月7日
- (暫代)山屋他人 海軍中佐:1905年1月7日 - 1月12日
- 山屋他人 海軍大佐:1905年1月12日 - 6月14日
- 有馬良橘 海軍大佐:1905年6月14日 - 12月12日
- 西山保吉 海軍大佐:1905年12月12日 - 1907年8月5日
- 山縣文藏 海軍大佐:1907年8月5日 - 1908年4月20日
- 東郷吉太郎 海軍大佐:1908年9月15日 - 12月10日
- (兼)築山清智 海軍大佐:1908年12月10日 - 1909年2月14日
- (兼)久保田彥七 海軍大佐:1909年2月14日 - 4月7日
- (兼)臼井幹藏 海軍大佐:1909年11月1日 - 12月1日
- (兼)北野勝也 海軍大佐:1910年2月16日 - 3月19日
- 山路一善 海軍大佐:1910年3月19日 - 1911年4月12日
- 近藤常松 海軍大佐:1911年5月23日 - 12月1日
- 志摩猛 海軍大佐:1911年12月1日 - 1912年12月1日
- 岡田三善 海軍大佐:1913年5月24日 - 12月1日
- 飯田久恆 海軍大佐:1913年12月1日 - 1914年5月27日
- 馬場祐內 海軍大佐:1914年5月27日 -
- (暫代)古川鈊三郎 海軍中佐:1914年11月10日 - 12月1日
- 古川鈊三郎 海軍大佐:1914年12月1日 - 1915年7月19日
- (暫代)松村菊勇 海軍中佐:1915年9月25日 - 12月13日
- 櫻井真清 海軍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9月25日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