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戲[a](達利語:بچه بازی,英語:Bacha bazi)是阿富汗俚語,指的是年長男子與年輕男子或男孩之間包含性關係在內的一種廣泛多樣的關係。從事童戲的人被稱為「玩童」(英語:bacha baz;簡稱:bach)。這是一種與性奴役及兒童性剝削有關的習俗。[1][2][3][4]據報道,即便在21世紀,童戲依舊在阿富汗各個地區仍有出現。[5][6][7][8]武力和脅迫是司空見慣的,治安官員表示他們無法制止這種活動,因為童戲的參與者大多都是武裝精良且武力強大的軍閥。[9][10][11]
在1996年到2001年的阿富汗內戰期間,根據塔利班法律的規定,童戲是可以判處死刑的。[12]即便根據現行的阿富汗法律,童戲依舊是非法的,但是極少有針對強力犯罪者的懲罰措施。同時另據報道,警察也參與了相關犯罪活動。[9][13]
有人指責美軍在入侵阿富汗之後故意無視童戲這一犯罪事實,該說法引發了爭議。[14]不過美軍聲稱童戲的泛濫是由於阿富汗當地政府的責任。[15]
許多途徑西亞的西方旅行者都在自己的日記或其他資料中記載了「童戲」這一現象。在1872年至1873年造訪突厥斯坦的尤金·斯凱勒在他的報告裡寫道,「在這裡,經過專門訓練的男孩或少年取代了其他國家的舞女。但中亞社會的道德基調卻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改變。」同時他對童戲舞蹈的觀點是「雖然有傷風化,但絕不算非常淫穢」。而且在斯凱勒拜訪期間,已經有官方禁止這種表演的跡象 (本來這個人也不太喜歡和討厭突厥人或突厥族 所以這個不確定是真還是假)
“ | 「玩童」或者舞男在整個中亞的定居地區得到了承認,雖然他們在布哈拉及鄰近的撒馬爾罕更為流行。在浩罕汗國,公共舞蹈已經被禁止很多年了。它們前任那位過於放肆的汗在他的統治後期表現出非常的高道德和嚴格模樣……而在塔什干,「童戲」一直盛行到1872年。一場霍亂的大流行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穆拉宣稱這種舞蹈違背了《古蘭經》所規定的戒律。在當地居民的要求下,俄羅斯當局在那個夏天禁止了公共舞蹈。 | ” |
部分人士推測,孌童文化存在於阿富汗是因為在傳統上,該國對於童年至青春期間的兩性關係多有嚴厲的限制。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並帶來了十年的戰爭,孌童現象毫無疑問地於抗戰期間蓬勃發展了起來。聖戰者們長時間離家,並在偏遠的山區抵禦敵人攻擊,同袍間包括了許多童兵。
雖然阿富汗北部曾對抗蘇聯入侵長達十年的這段歷史確實與孌童習俗有緊密的連結,然而,以阿富汗南部及東部為據點的塔利班政權實為造成該習俗於現今仍然猖絕的主要禍首。
僅管在200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阿富汗前,塔利班組織已宣佈孌童習俗違法,並對涉入孌童事件的較年長男性方進行懲罰,但仍無法阻絕此現象。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時期,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曾提出警告,表示在國內西北部經歷激烈的衝突以後,孌童現象又再度猖絕了起來。該委員會更呼籲,國會應通過禁止孌童的相關法案。
反對塔利班的阿富汗網民們批評該政權涉入孌童習俗,然而,在批判之餘,這些言論常常很不幸地更加深了這些男童們心理上的烙印。
孌童們也可能被當作武器,甚至是戰爭時期的情婦。根據法新社的一則特別報導,塔利班叛亂期間也將這些年輕男性們作為獵物,來誘惑阿富汗的士兵及警察。2015年4月間,阿富汗國家安全局逮捕了一名試圖引爆自殺炸彈的16歲男性,據報,該名男性曾遭受塔利班的集體性侵,該組織遂於隨後命令他對喀布爾巴格拉姆區的警察總部發動攻擊。
在戰場外,這些男童們則抹妝並穿戴得像女性,並被(主人)作為婚禮及宴會場合的舞者。[16]
2003年,阿富汗裔美國人卡勒德·胡賽尼創作了小說《追風箏的人》,該小說於2007年改編成同名電影。這部作品及改編電影都涉及了童戲這個題材。在故事裡,主角阿米爾的半血侄子[17]索拉博被迫成為塔利班政府高官阿塞夫的玩童舞男和性奴隸。而就在幾年前,還是青少年的阿塞夫強姦了索拉博的父親哈桑,當時還是少年的阿米爾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阿米爾想辦法救出了索拉博並帶他逃離了阿富汗。最後,兩人在美國開始了全新的生活。[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