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空格

標點符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空格是行文為防止混淆或有特定用途的空位。古代中文在書寫上一般不用標點[1],字與字之間亦無空格。空格通常作特定用途,如每起首須縮入兩個字位[2]尊稱前要留空一格作挪抬等等。

快速預覽 一般標點符號, 分字符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歐洲語言

拉丁語族日耳曼語族的語言中,字與字之間以及標點符號與其後的字之間會以空格作間隔。在句號後面,一般以一個空格與其後的字分隔,這種分隔稱為「法式分隔」。[3] 有時候在處理文書上,會在句號後以兩個空格作間隔,這種分隔稱為「英式分隔」。

東亞語言

在東亞語言裡,空格運用的程度有異。中文日文比較少在文書上使用空格,而日文會在正式場合裡在人名上運用空格,以分隔姓氏名字。在韓文,書寫的時候運用大量的空格,稱為「隔寫法」(韓文:띄어쓰기)。韓文的隔寫法有標點符號的作用。比如說「아버지가방에들어가신다.」這個句子會因不同的隔寫方式,而有不同的意思:

  • 아버지가 방에 들어가신다.(爸爸進房間去了。)
  • 아버지 가방에 들어가신다.(爸爸進提包裡去了。)

中文排版

在使用中文電腦初期,文書處理及網頁編輯工具大多改自英文軟體,與BIG5GB2312編碼並不完全相容;英文ASCII字元編碼為1byte、中文BIG5和GB2312則是2byte,假使邊界或斷行排版沒設定好,不足容納中文字時會造成該字或整段亂碼,因此比照英文排版在各字間加半形空格(多出1byte緩衝)以避開程式錯誤

及至中文文書和網頁編輯軟體發展成熟後,不再產生亂碼情形,也就無須在字間加空格。少數香港媒體新聞網頁直到2010年代初,如香港電台當時還維持早期排版方式[4]

Unicode定義

Thumb
Unicode中的各種空格

Unicode定義了大量空格符號,列表如下:

更多資訊 編碼, 不換行 ...

Unicode在控制圖形(Control Pictures)區域亦提供一些具像字元用來代表空格,例如(Symbol For Space,U+2420)、(Blank Symbol,U+2422)和(Open Box,U+2423)[9]。有些文書處理軟體如Microsoft Word會使用間隔號·代表半形空格。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延伸閲讀

另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