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古代秦朝至唐朝的郡级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潁川郡,秦漢至西晉時期均寫作「穎川郡」[註 1][註 2][1],南北朝時期多寫作「𩒠川郡」[2][3][4],是中國秦朝至唐朝設置的一個郡,地處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潁水流過境內而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秦朝始置,原韓國舊地,範圍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許昌市、平頂山市、漯河市、登封市等地,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在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等,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
西漢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高祖封韓王信至此,故改稱韓國。次年,韓王信轉封太原郡,恢復潁川郡之名,仍治陽翟,統縣二十:陽翟縣、昆陽縣、潁陽縣、定陵縣、長社縣、新汲縣、襄城縣、郾縣、郟縣、舞陽縣、潁陰縣、崇高縣、許縣、傿陵縣、臨潁縣、父城縣、成安侯國、周承休侯國、陽城縣、綸氏縣[5]。
漢武帝後屬豫州刺史部。東漢沿置,轄區大體相仿,領17縣。東漢末年三國初期,曹操遷漢獻帝到郡內許縣,這裡成為東漢名義上的首都,也稱許都[註 3]。曹丕代漢後,改許為許昌,成為潁川郡郡治,而原治所陽翟及西北部地區被劃歸河南尹(治所在曹魏都城雒陽)。西晉時,潁川郡西南部分置襄城郡(包括今天平頂山市),轄區略為縮小並東移,仍治許昌,統縣9。
隋朝設潁川郡,治所在潁川縣(今許昌市市區)。下領十四縣:[6]潁川縣、襄城縣、汝墳縣、葉縣、北舞縣、郾城縣、繁昌縣、臨潁縣、尉氏縣、長葛縣、許昌縣、㶏強縣、扶溝縣、鄢陵縣。開皇十六年(596年),曾置蔡陂縣,後併入鄢陵縣。
唐朝建立之初,天下改郡為州,是為許州。武德四年(621年),改潁川縣為長社縣[註 4]。唐玄宗時,改州為郡,這是最後一次設置潁川郡。下領[7]:長社縣、長葛縣、陽翟縣、許昌縣、鄢陵縣、扶溝縣、臨潁縣、舞陽縣、郾城縣。唐肅宗時,於758年天下改郡為州。從此潁川不再作為地名存在,甚至原潁州之名也歸屬了潁水下游的原汝陰郡(郡治汝陰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宋時,在此建潁昌府。
潁川郡地處洛陽東南,黃河淮河流域之間,又有潁水、汝水、淯水等數條河流經過,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是文化政治經濟等較為發達的地區,而且又是南北交通要衝之一。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僅封韓王一年便改封,就是因為此地過於緊要,恐怕將來發生變故。到曹操遷漢獻帝到許都後,這裡也成為三國前期軍事衝突的目標之一,多次有各路諸侯商議策劃攻擊。
漢晉三國時期,潁川也是士族豪門、才智之士聚集地之一。潁川陳氏和潁川荀氏是兩個以潁川郡為郡望的著名士族。因此湧現出大量知名人物。以至於曹操勢力早期所謂的「五大謀士」中,居然有三個是潁川人。短短數百年間,潁川人提出了削藩、屯田、九品中正三項對於之後中國政治、經濟影響極大的政策,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