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唐朝开国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瓊(571年?—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敬德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6月17日) |
秦瓊以勇猛驃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秦叔寶的母親逝世,來護兒派人去弔唁,來護兒手下軍吏不解,問來護兒:「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弔叔寶何也?」來護兒回答:「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大業十年(614年)叔寶跟隨張須陀,攻打駐守下邳的盧明月。盧明月軍隊十餘萬人,聲勢浩大,而張須陀的隋軍才一萬餘人,勢單力薄。於是離盧明月軍六七里安營紮寨,相持十多日,糧草殆盡,準備撤軍。張須陀對諸將道:「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諸將莫敢應答,唯有叔寶和羅士信願意嘗試。張須陀拔營撤走,叔寶和羅士信各領兵千餘人埋伏在蘆葦間。盧明月見隋軍撤走,於是全軍追擊,叔寶和羅士信領兵攻擊盧明月營寨,柵門緊閉,叔寶和羅士信親自翻過柵門,手殺數人,盧明月軍營內大亂。叔寶等又放隋軍入營,縱火焚燒三十柵,「煙焰漲天」,盧明月得知大營被偷襲,匆忙撤軍,張須陀領軍回身追擊,大破之。盧明月慘敗,帶領數百騎兵逃遁,其餘人皆被俘虜。此戰後,叔寶聲名大噪,以勇氣聞名於世。隨後在海曲征討孫宣雅,先登破之。以前後功,授建節尉。
616年跟隨張須陀在滎陽討伐李密瓦崗軍,兵敗,張須陀戰死,秦瓊領部下歸附隋將裴仁基。裴仁基以武牢關投降李密,秦瓊也隨之歸降,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與王世充決戰失敗後,秦瓊和程知節、裴仁基等人投降王世充。
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裴仁基與監軍御史蕭懷靜不和,被李密成功招撫,殺死了蕭懷靜,以虎牢城向瓦崗請降。秦瓊隨裴仁基歸降後李密非常高興,用秦瓊為帳內驃騎,與程咬金等一起統領八千內軍,待遇十分豐厚。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殺死了隋煬帝楊廣,而後率十餘萬驍果禁軍北返關中。李密為免腹背受敵,以入東都輔政為條件,同意了皇泰主由瓦崗出兵攻打宇文化及的請求。七月,瓦崗軍與宇文化及軍於黎陽大戰,激戰從清晨一直持續到黃昏。混戰中李密被流矢射中墜馬昏厥,部下都逃散而去,幾乎落入追兵之手,幸得秦瓊拼死捍衛才得以脫險。救出李密後,秦瓊收攏潰軍與宇文化及軍力戰,終於將其擊退。
武德二年(619年),因不滿王世充,秦瓊同程知節、吳黑闥、牛進達等人,乘唐鄭兩軍於九曲對陣之時,一起投奔了李唐,被唐高祖李淵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不久授秦王府右三統軍。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
武德四年(621年),在與王世充、竇建德的大決戰中,率領騎兵突擊隊衝入竇軍陣營,立下了關鍵的戰功,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九年(626年),《舊唐書》說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食益州實封七百戶。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去世,諡號:壯,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在他墓地內立石人石馬,以旌戰陣之功。
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改追封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被圖形於凌煙閣,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稱「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舊唐書》、《新唐書》中秦瓊傳記均沒有記載秦瓊家族情況。1990年代後,陸續有秦氏家族成員的墓誌出土,秦瓊家族方才漸漸明朗。
1995年,山東省濟南市發現秦愛墓葬,墓誌記載有秦瓊父、祖、曾祖。墓主秦愛,字季養,為秦瓊之父,北齊咸陽王斛律武都府錄事參軍,北齊亡於北周后告歸鄉里,隋大業十年卒於齊州歷城縣懷智里,終年六十九歲,唐貞觀初年追封歷城縣開國公。秦瓊祖父秦方太,北齊廣寧王府記室。秦瓊曾祖秦孝達,元魏廣年縣令。[1]
秦懷道及其子秦佾墓誌記載有秦氏先祖及秦瓊子孫。秦懷道墓誌記載,秦懷道,字理,為秦瓊孫,常州義興縣令,襲封歷城縣開國公,唐嗣聖元年卒於括州括蒼縣,終年六十歲,唐開元六年改葬於洛陽縣清風鄉。秦氏祖籍右扶風,為東漢山陽太守秦彭之後。秦懷道六世祖為慕容燕樂陵郡守,自此起秦氏遷居至齊州歷城縣。秦懷道子秦景倩,越州山陰縣令。[2]秦佾墓誌記載,秦佾為秦瓊孫、秦懷道子,潞州司法參軍,武周聖歷二年卒於洛陽,聖歷三年遷葬於北邙山。秦佾九世祖秦秀,晉金紫光祿大夫、太常卿。[3]
秦懷道、秦佾與秦瓊的關係,二人墓誌記載有衝突。秦懷道墓誌言其「祖叔寶」,秦佾墓誌言其「祖叔寶、父懷道」。二人墓誌綜合來看,一方面,秦懷道墓誌為其子秦景倩為其父遷葬時所刻,志文有可能是以秦景倩的口吻描述,故言「曾祖季、祖叔寶」。另一方面,秦懷道墓誌未記載其父,墓誌鐫刻於其去世34年之後,故可能誤記為秦瓊孫。故秦懷道應為秦瓊之子,秦懷道有子秦景倩、秦佾。秦懷道墓誌中的「六世祖」,應為秦瓊四世祖,即秦瓊曾祖秦孝達之父。秦佾墓誌中的「九世祖」,應為秦瓊七世祖。
秦利見墓誌記載有秦瓊另一子孫,並與尉遲敬德家聯姻。秦利見墓誌記載,秦利見,字利見,為秦瓊孫,許州鄢陵縣丞,唐神龍三年卒於合宮縣道光坊宅。秦利見父秦□道(墓誌闕字),左衛左郎將。秦利見母為尉遲敬德孫女、尉遲寶琳之女。[4]
秦晙及其子秦洽墓誌記載有秦瓊另一子孫。秦晙墓誌記載,秦晙,字景嗣,為秦瓊孫,吉州司馬,唐開元二十七年卒於官舍,年七十一歲。秦晙父秦善道,左清道率、檢校左金吾衛大將軍。秦晙有子秦湊。[5]秦洽墓誌記載,秦洽,字伯淮,為秦瓊曾孫、秦晙子,豫章郡參軍,唐開元二十三年卒,年三十六歲。秦洽有子秦寰。[6]
在《說唐》、《隋唐演義》及後世的評書、戲曲等作品中,秦瓊的出身與史載和文物資料基本不符,許多情節也屬於虛構。文藝作品中,秦瓊乳名「太平郎」,本為北齊(有的版本為陳朝)馬鳴關總兵秦彝之子、丞相秦旭之孫,北平王羅藝的夫人秦氏乃秦瓊之姑母。北周滅齊(或隋滅陳)之戰中,秦旭、秦彝戰死,秦瓊隨母流落到歷城縣,長大後成為當地的馬快班頭,並廣交江湖豪傑,人稱「小孟嘗」。秦瓊曾無意間救下李淵一家,李淵為報恩,為其修建生祠,日夜跪拜。之後在辦理公務途中盤纏耗盡,身染重病,只得當鐧賣馬,幸而得到單雄信資助,方脫離困境。之後秦瓊因故被判發配北平,與姑父羅藝和姑母秦氏相認。離開北平府後,秦瓊又輾轉被殺父仇人楊林所賞識,成為楊林手下的十三太保。秦瓊的好友為秦母祝壽,結果秦瓊好友程咬金劫皇綱事情敗露被捕,眾人決定起兵反隋,並在賈柳樓(或稱賈家樓)結義。義軍攻取瓦崗寨,程咬金稱帝,秦瓊被封為瓦崗寨的兵馬大元帥。之後程咬金讓位給李密,但因李密不得人心,秦瓊等人離開瓦崗寨,先是投奔王世充,後投奔李淵,最終成為唐朝開國功臣。後來因早年發下的毒誓吐血而亡。
秦瓊在民間故事中以忠義著稱。《隋唐演義》有大量關於秦瓊的故事記載,如:〈秦瓊當鐧賣馬〉、〈叔寶救駕紅泥澗〉,以義士、良將、忠臣的形象貫穿全書。相傳秦瓊的武器是一對金鐧,長二尺二寸(約70~80公分)、重二十餘斤,秦瓊過世後,由秦懷玉繼承,秦懷玉戰死後,由孫秦夢所繼承。小說中說秦瓊之絕招為「撒手鐧」,與羅成的「回馬槍」並名於世。
小說《西遊記》裏記載了秦瓊變成門神的故事:唐太宗因無心之過,害死了涇河龍王,龍王陰魂不散,鬧得太宗六神無主。魏徵建議派秦瓊、尉遲恭守住前後宮門保駕,果然奏效,皇帝由於兩人太過疲憊,命畫家吳道子畫了兩人之像,貼在宮門口,照樣管用。後來此舉在民間流傳開來,秦瓊與尉遲恭成了最常見的門神。
黃易小說《大唐雙龍傳》中,秦瓊因打賭輸給沈落雁而投效瓦崗寨,武功、兵法皆頗為出色,善用雙鐧,和寇仲、徐子陵有段交情,曾暗戀呂梁派千金多年。在李密失勢後,一度投效王世充,後在寇仲幫助下以保護突利回國為名,轉投李世民。
相聲作品《關公戰秦瓊》中,利用關公與秦瓊出生於不同年代而不可能相戰的因素,並以幽默的形式諷刺某些人盲目指揮,成為一著名的傳統相聲段子。同詞意者另有「岳飛戰張飛」,意思一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