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篆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佛會村(原屬石桌鄉,位於城區西南約20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十分罕見,對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宗教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1][2]
Quick Facts 北山摩崖造像,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Close
石篆山因岡巒迴環如篆故名,山有佛惠寺(佛會寺),廟西一里許為佛灣(子母殿),有造像10龕[註 1],200餘尊,均為北宋元豐五年至紹聖三年間(公元1082~1096年)銅鼓石篆莊莊主嚴遜主持開鑿。因系嚴遜一手主持開鑿,內容無一相同。佛惠寺現已殘破,存宋碑1通,明清碑5通,少許圓雕石像。造像崖面長約130米,高約3-8米,通編為10號。[1][2][4]
- 第1號訶利帝母龕。高2.10米,寬2.53米,深1.10米。
- 第2號志公龕[註 2]。高2.34米,寬2.54米,深1.72米,主像在左,貌中年,無須,戴圓頂斗篷,穿斜襟寬袖袍服,袍只達於膝。兩腳分開前行狀,左手持角尺,腕掛鐵剪,右手指徒弟。原認為無造像記,1985年於後壁上方發現,大致內容為梁武帝問志公藥方事[註 3],題刻「岳陽文惟簡[註 4]鐫乙丑[註 5]歲記」。壁兩旁立石坊刻「繩墨千秋仰,規矩萬世因」,現已不存。
- 第3號長壽王龕,像已殘。
- 第4號藥王龕。高2.23米,寬2.54米,深0.19米。
- 第5號文殊、普賢龕。高1.46米,寬1.49米,深1.83米。右壁題刻「岳陽鐫作文惟簡,男居安、居禮,庚午[註 6]中秋記」。
- 第6號文宣王龕,亦稱「孔子及十哲像」。高1.94米,寬3.25米,深1.48米。正中刻孔子坐像,頭左側刻「至聖文宣王」[註 7],兩旁及龕左右壁刻十大弟子捧笏站立[註 8]。該龕為彌足珍貴的儒教造像,對研究我國傳統文化和宗教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1][7]
- 第7號三身佛龕。高1.47米,寬6.36米,深1.38米,經考證為毗盧、釋迦及盧舍那三身佛。[3]
- 第8號老君龕。高1.70米,寬3.43米,深1.92米,中刻老君坐像,頭左側題「太上老君」,兩旁及左右壁各刻真人、法師7尊,皆捧笏而立,頭旁題刻「玄中大法師」、「太極真人」、「三開大法師」、「定法真人」等。[8]
- 第9號地藏與十冥王龕。高1.80米,寬5.50米,深1.54米,正中刻地藏坐像,貌慈祥,比丘狀,兩側前排左右各坐5位冥王。左壁有「紹聖三年丙子歲[註 9],岳陽文惟簡鐫,男居安、居禮記」。
- 第10號為清人僧聖志題記。
高秀軍. 大足石篆山石刻「十四龕」造像問題考[A]. .大足學刊(第一輯)[C].:,2016:12.
陳明光.大足石篆山石窟「魯班龕」當為「志公和尚龕」[J].文物,1987(01):81-82.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我市文物保護工作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重辦發〔1987〕16號,1987年1月23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1996〕47號,1996年11月20日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Dazu Rock Carvings. whc.unesco.org.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英語). The late 11thcentury Song dynasty carvings at Shizhuanshan extend over 130m and depict Buddhist, Taoist and Confucian images in a rare tripartite arrangement.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渝府發[2000]83號,200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