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側耳學名Pleurotus nebrodensis),俗名白靈菇白阿魏菇平菇王[1],是一種於200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處於極危真菌[2]。這些真菌生長在西西里島北部的石灰岩。本物種生長於傘形科綿果芹屬[3]物種Cachrys ferulacea的根部,因而得名[4]。呈奶白色至黃色,直徑闊5-20厘米,菌褶起角,菌蓋成熟時會斷開。

快速預覽 白靈側耳, 保護狀況 ...
白靈側耳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真菌界 Fungi
門: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綱: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目: 傘菌目 Agaricales
科: 側耳科 Pleurotaceae
屬: 側耳屬 Pleurotus
種:
白靈側耳 P. nebrodensis
二名法
Pleurotus nebrodensis
(Inzenga) Quél.英語Lucien Quélet
關閉
快速預覽 Pleurotus eryngii ...
關閉

分類歷史

本物種最初是於1866年由義大利植物學家Giuseppe Inzenga所描述,並將之分類到蘑菇屬;他更指這種真菌「是西西里島真菌植物相中最美味的蕈類[5]。他的論述得到廣泛的接納,也引致白靈側耳被專業人士及業餘愛好者大量種植。1886年,法國真菌學家Lucien Quélet英語Lucien Quélet將本物種重置到側耳屬中。近年研究顯示本物種跟同樣生長於地中海盆地杏鮑菇P. eryngii)關係密切,但兩者仍然是獨立的物種,而且都與傘形科植物相關[6]

減退

白靈側耳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這是由於它們只生長在約100平方公里的地方,而其群落亦已被碎片化[2]。再者,它們也不斷失去自然生長地,而更有種植者採集未成熟的白靈側耳,導致它們的衰落。現時估計每年只有250株白靈側耳成熟[7]

保育

現時未有法律保護白靈側耳[2],縱然在保育區內也未有禁止採集未成熟樣本的措施。不過已有草案來保護白靈側耳,有待審批。該草案建議在馬多尼公園英語Madonie Park的一個保護區內保護所有年齡的側耳菇,而在公園的另一部分則保護所有未成熟的蕈類。另外,白靈側耳也有被當作農作物培植,以減輕野生種被採集的壓力[2]。白靈側耳需要在隧道中培植英語fungiculture,並要以黑網覆蓋。這些培植種的味道及香味與野生的無異[2]

參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