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血球介素2 (英語:Interleukin 2,IL-2)是細胞因子中白血球介素的一種,在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它是一種蛋白質,負責調節白血球(白血球,通常是淋巴球)的免疫活性。 IL-2的生成是機體受微生物感染時免疫應答的一部分,以區別「自己」與「非己」。IL-2通過與淋巴球表面的IL-2受體結合來發揮作用。
IL-2是擁有四個α螺旋束的細胞因子家族的一員,這一家族包括IL-4、IL-7、IL-9、IL-15和IL-21。IL-2的信號通過與之結合的IL-2受體傳導到胞內,IL-2受體是由α、β、γ三條鏈組成的異聚體,其中γ鏈為本家族所有IL的受體共有[6]。
當IL-2受體α亞基(IL-2RA)單獨存在時, 其與配體的親和力只有完整的IL-2受體(包含了β、γ亞基)的百分之一,β和γ亞基的參與對IL-2R參與T細胞的訊息傳遞是必要的[7]。
作為免疫系統的一種水溶性分子,白血球介素2是第一種被發現並被克隆的白血球介素,其對應受體也是第一個被克隆並被解析結構的I型細胞因子受體。[8]:712
在1960年代中期,有研究報道了白血球條件培養基中有促進淋巴球增殖的「活性因子」[9]:16。在1970年代中期,又發現了正常的人骨髓細胞可在某種條件性培養基中選擇性的使T細胞擴增,此條件性培養基用由植物血凝素刺激人正常淋巴球而來[8]:712。這其中的關鍵因子被稱為白血球介素2,源自鼠細胞的白血球介素2於1979年分離純化,人細胞源的分離純化於1980年[10]。在多個實驗室的激烈競爭中,人IL-2基因最終在1982年被克隆[11]:76。
IL-2的促免疫活性使得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一種有希望進入醫藥市場的免疫增強藥物。在1983年,Cetus公司製得了修飾重組的人IL-2蛋白(去掉了胺基端的丙胺酸,125號位的絲胺酸換為半胱胺酸)並冠以商品名Aldesleukin(後期改為Proleukin)[11]:76–77[12]:201[13]。此後,安進公司也進入了這一領域,製得了自己的重組/突變蛋白,很快兩家公司就對簿公堂,Cetus最終贏得了專利訴訟將安進逐出了此領域[11]:151。在1990年,Cetus的aldesleukin獲得了九個歐洲國家的批准,但是在同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拒絕了Cetus的aldesleukin上市申請[14]。這一失利導致了Cetus公司的破產,並於1991年被Chiron公司收購[15][16]。此後,Chiron公司繼續開發IL-2,並在1992年以Proleukin為商品名獲得了FDA的批准,用以治療轉移性的腎細胞癌[17]。
截止1993年,Proleukin仍是唯一獲得批准的IL-2藥物,但此時羅氏公司也開發了自己的修飾的IL-2(在胺基端增加了甲硫胺酸)商品名為teceleukin,Glaxo公司也發展的新藥bioleukin,在胺基端增加了甲硫胺酸,125號殘基替換為丙胺酸。此後,又有數十種基於IL-2及聯合其它免疫因子的病人血球刺激回輸方法被開發出來[13][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