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崇福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登封崇福宫map

登封崇福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登封市市區北部嵩山萬歲峰南側山腳下,在北宋時曾為宮廷管理的道觀,2019年被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登封崇福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登封崇福宮
Thumb
玉皇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
座標35°5′42.14″N 112°56′11.36″E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0374-3-177
認定時間2019年10月7日
關閉

歷史

根據《史記·封禪書》[1]及《漢書·武帝紀》[2]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率群臣登嵩山,聽到山谷中有三呼萬歲之聲,遂稱此山峰為萬歲峰,在峰下建萬歲觀,此為崇福宮的前身[3]唐朝高宗時期更名為太乙觀。北宋真宗時期大加擴建,並改名崇福宮,作為皇帝祭祀祈福之所。崇福宮在宋仁宗時期殿閣房舍多達千楹,時謂之「崇福之修,離宮殿閣,無不侈靡」[4]。崇福宮在當時除了道教活動外,一度也是名儒著書講學之地。據《登封縣誌》記載,曾主管過崇福宮的官員名儒有范仲淹韓維司馬光程顥程頤等百餘名人,司馬光在崇福宮完成了《資治通鑑》的第9卷至21卷[3]

北宋滅亡後,金兵進入中原,崇福宮毀於火災,僅存三清古殿。洪武年間在宮內設道會司,專管全縣道教事務。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明代以後,道教活動逐漸衰退,崇福宮亦逐日傾廢。1935年遭火災,建築規模越來越小[4]。雖然崇福宮在1963年即被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狀況不佳。在1970年代,崇福宮被登封縣畜牧場使用,宮內的建築被作為飼養場所,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2007年,崇福宮被移交文物部門管理保護,並於2010年完成修繕。是次修繕對崇福宮的山門、保祥殿、東配殿、西配殿、泛觴亭、弈棋亭、樗蒲亭進行復原,並對圍牆及周邊環境進行整治[3]

現存建築

Thumb
三元殿

除2010年修繕時復原新建的建築外,崇福宮現存三元殿、玉皇殿、太山殿、龍王殿等清代建築4座,另有古樹50餘株,碑碣10餘通。其中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亦為無梁殿式結構,外形為單檐硬山式建築,灰筒板瓦覆頂。三元殿為玉皇殿東配殿,建於清初,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內部為無梁殿式結構磚灰砌券而成,外形為單檐歇山式建築,灰筒板瓦覆頂,四角施四攢轉角斗拱[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