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墊[7](英語:hemorrhoids)即肛管血管墊[8],是位於肛管的血管組織[9][10],在正常情形下可協助控制排便[2]。當肛墊腫脹或發炎時,會形成痔瘡(hemorrhoids,英語與肛墊同詞)[10]。
痔瘡 | |
---|---|
又稱 | Hemorrhoids、piles,[1] hemorrhoidal disease[2] |
內痔及外痔解剖 | |
讀音 | |
症狀 | 內痔:無痛、鮮紅色便血[3] 外痔:肛門周圍疼痛及腫痛[4] |
起病年齡 | 45–65歲[5] |
病程 | 數天[3] |
類型 | 消化道疾病[*]、盆腔靜脈曲張[*]、直腸疾病[*]、肛門疾病[*]、皮膚病、疾病 |
病因 | 未知[4] |
風險因素 | 便祕、腹瀉、如廁過久、妊娠[3] |
診斷方法 | 身體檢查,排除其他更危險的原因[2][3] |
治療 | 增加飲食中的膳食纖維、攝取流質食物、NSAID、休息、手術[6][1] |
盛行率 | 50–66% 的人一生中某時期會得到[1][3]。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普通外科 |
ICD-11 | DB60 |
ICD-10 | K64 |
ICD-9-CM | 455、455.8 |
DiseasesDB | 10036 |
MedlinePlus | 000292 |
eMedicine | 195401、775407 |
痔[11]、痔病[12]、痔瘡的定義是肛管或直腸下段黏膜下的的靜脈叢,發生充血或淤血並擴張腫大,形成柔軟靜脈團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可能有出血、疼痛、肛門瘙癢、痔贅、脫垂等。痔瘡的症狀依其發生位置及種類而定[4]。內痔通常無痛,但在排便時會產生鮮紅色的便血[3][4]。外痔則通常會造成肛門周圍疼痛或腫脹,且通常顏色較深[4]。症狀通常會於數日後改善[3],但外痔癒合後可能會形成皮贅[4]。
造成痔瘡的明確原因至今尚未明朗,但有些會增加腹腔壓力的因素可能會提高發生痔瘡的風險[4]。這些風險因子包含便秘、腹瀉、如廁過久等等,妊娠期間發生痔瘡的比例也較高。診斷方法為肛門指診及視診[3]。許多人會誤將任何發生於肛門周圍的疾病稱為痔瘡,因此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可能更危險的潛在因子[2]。大腸鏡檢查及乙狀結腸鏡可以協助排除其他更危險的因子[13]。
一般來說,痔瘡通常會自行改善,此類患者不需特別治療[13]。可以多攝取膳食纖維、多補充流質食物。若有疼痛,則可給予非甾體抗炎藥並多休息[1]。可以給予外用藥膏塗抹,但療效缺乏證據支持[13]。若症狀持續無法改善,則可考慮進行手術[6]。
約50%至66%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時期會罹患痔瘡[1][3],且男女罹患比例相當[1]。罹患痔瘡的年齡一般介於45至65歲之間[5],富人罹患此病的比例較高[4],且預後一般相當良好[3][13]。目前已知關於痔瘡的最古老記載,是在西元前1700年的古埃及莎草紙上[14]。
症狀體徵
內痔和外痔的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不過許多人可能得的是混合痔[10]。因痔瘡嚴重出血而導致的貧血極少見[5],而造成生命危險的出血則更為罕見。[15]許多人覺得痔瘡是件很令人尷尬的事情[5],所以只有等到痔瘡很嚴重時才會頻繁就醫。[10]
若未發生血栓,外痔不會產生什麼問題。[16]若發生血栓可能會非常疼痛,[10][1]但該疼痛通常2~3天便會消退。腫脹處可能需幾周方能消退。[5]癒合後可能會留有皮贅。[10]若痔瘡很大且導致了肛門不潔,可能會刺激周圍皮膚,從而導致肛門周圍瘙癢。[16]
內痔通常無痛感,呈深紅色,大便時或大便後伴有直腸出血。血液通常出現在糞便表面(常稱為便血)、廁紙上,或滴在馬桶上。糞便通常為正常顏色。[10]其它症狀包括:粘液分泌、肛周腫塊(痔核從肛門脫出)、瘙癢以及大便失禁。[15][17]內痔通常只在發生血栓或壞死時產生疼痛。[10]
病因
還未發現痔瘡的明確病因[18],一些比較有可能的原因包括:排便不規律(便秘或腹瀉)、缺乏鍛鍊、低纖維飲食、腹部內壓過高(如長期勞累、腹水、腹腔內腫塊或懷孕)、遺傳、痔靜脈中無瓣膜、年齡增加等。[1][5]其他會增加患痔瘡風險的原因包括肥胖、久坐[10]、慢性咳嗽和盆底功能障礙,但尚無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些相關性[19]。
在妊娠期,胎兒對腹部的壓力以及荷爾蒙的變化會導致痔瘡血管增大。分娩也會導致腹部內壓增加。[20]孕婦極少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痔瘡,症狀通常在分娩後就會消失[1]。
病理
肛墊是正常人體解剖的一部分,只有當它們發生異常時才會成為病理疾病。[10]正常肛管主要有三種主要肛墊。[1]它們位於左側、右前側和右後側的位置。[5]肛墊並非由動脈或靜脈組成,而是由被竇狀微血管、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組成的。[19]與靜脈一樣,竇壁中無肌肉組織。[10]該組血管稱為痔叢。[19]
肛墊在排便中起重要作用。肛墊在靜息狀態時,提供15%~20%的肛門閉合壓力,並在排便時保護內肛門括約肌和外肛門括約肌。[10]當孕婦分娩時,腹腔內壓會增高,此時肛墊體積會增大以關閉肛門。[5]人們認為痔瘡是因為血管組織下滑或靜脈壓過高引起的。[15]肛門括約肌壓力過高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痔瘡有兩種類型:上痔靜脈叢的內痔和下痔靜脈叢的外痔。梳狀線(又稱齒狀線)將兩個區域分開。[5]
診斷
痔瘡通常通過理學檢查進行診斷。[6]肛門及其周圍的外觀檢查可以診斷出外痔或脫垂的痔瘡。直腸檢查可檢查出潛在的直腸腫瘤、息肉、前列腺腫大或膿瘍。[10]儘管大多內痔都無疼痛,此類檢查基本上都會使用鎮靜劑。[1]有時需要肛門鏡來確診內痔,肛門鏡是一個尾端帶燈的空心管子。[5]有兩種類型的痔瘡:外痔和內痔,是根據它們相對於梳狀線的位置來進行區分的。[1]有些人可能會同時患有內痔和外痔。如果有疼痛,很可能會是肛裂或外痔,而不太可能是內痔。[5]
內痔發生於梳狀線以上。[16]內痔表面是柱狀上皮,缺乏疼痛受體。[19]根據脫垂的等級,在1985年它們被分為4度。[1][19]
- I度:無痣核脫垂,僅血管較為明顯。[6]
- Ⅱ度:承受壓力時脫垂,但可自行復位。
- Ⅲ度:承受壓力時脫垂,必須手動復位。
- Ⅳ度:持續脫垂且難以推回。
許多肛門直腸的問題,例如肛裂、肛瘺、膿瘍、結腸直腸癌、直腸靜脈曲張和瘙癢都有類似的症狀並可能被誤判為痔瘡。[1]結腸直腸癌、結腸炎(包括炎症性腸病)、憩室病和腸道血管發育不良也可能引起直腸出血。[6]如果出現貧血,還應考慮是否有其它的原因。[5]
其它導致肛門腫塊的情況為:皮贅、尖銳濕疣、直腸脫垂、息肉和肛乳頭肥大。由於門靜脈高壓(肝門靜脈系統的血壓)導致的肛直腸靜脈曲張可能表現出與痔瘡的症狀相同,卻是不同的疾病狀況。[5]
預防
有許多種預防痔瘡的方法,包括:有便意就去排便,不要有意拖延;排便時避免用力過度;多喝水;吃高纖維飲食;服用纖維補充劑;不要久坐;多運動。[5][21]不要長時間排便,不在排便時閱讀,[1]避免抬重物,超重的人應減肥。[22]
處理
保守治療法一般包括: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取足夠的水分、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坐浴以及休息[1]。增加纖維的攝取能提升治療效果[23],改變飲食結構以及攝取纖維補充劑也有幫助[1][23],但目前缺乏證據可以證明任何疾病時間點使用坐浴是有益的[24]。如果進行坐浴,請將時間限制在每次15分鐘內[25]。
儘管許多局部藥劑和栓劑都可用於治療痔瘡,但缺乏科學依據。含類固醇藥劑使用不應多於14天,因為它們會使皮膚變簿[1]。許多藥劑由多種活性物組成,包括:礦脂或氧化鋅類的防護脂、利多卡因類的麻醉劑、腎上腺素類的血管收縮劑[19]。有些局部藥劑含有秘魯香脂,可能使某些人過敏。
類黃酮類藥劑療效不確定,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19][26]。妊娠結束後症狀通常會消失;因此通常會將積極性的治療延至分娩之後[27]。證據顯示不支持使用中醫治療[28]。
幾個專科學會輕度推薦使用靜脈張力劑來治療I至II級痔瘡的症狀[29][30][31][32][33][34],儘管這些藥物截至2013年尚未在美國[35]和德國[36]獲得認證,在西班牙則限用於治療慢性靜脈疾病[37]。
有些門診處置可以採用,儘管大多是安全的,偶爾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例如:肛周敗血症[6]。
- 橡皮圈結紮術,為治療一至三度內瘡的典型療法。[6]此法用橡皮圈綁住待結紮的內痔根部,至少在齒狀線1厘米以上,切斷痔瘡的供血血管。5至7日內,萎縮的痔瘡便會脫落。若結紮太靠近齒狀線,結紮後會立即產生劇痛。此法治療成功率大約為87%,[1]併發症概率達3%。[6]
- 硬化治療,即向痔瘡注射硬化型藥劑,如苯酚。這能使靜脈壁脫落以及痔瘡萎縮。此法四年的成功率接近70%,[1]比橡皮圈結紮法高。[6]
- 研究發現一些燒灼術也可治癒痔瘡,但通常只在其它方法無效的情況下使用。該治療可通過電灼術、紅外線燒灼術、雷射手術[1]或冷療手術完成。[38]紅外線燒灼術可以作為痔瘡1至2度的治療方法,對於痔瘡3至4度若採用此法復發率會很高。[6]
若傳統的治療或簡單治療無效,可通過多種手術手段進行治療。[6]因為直腸離膀胱的神經很近,所有的手術都可能導致某種程度的併發症,包括:出血、感染、肛門狹窄和尿瀦留。[1]也可能會有大便失禁(尤其是液體)的風險,[19][39]發生率為0%到28%。[40]在痔瘡切除後,也可能會導致黏膜外翻(通常伴有肛門狹窄)。這種情況就是指肛門的黏膜向肛門外翻出,類似於非常輕微的直腸脫垂。[41]
- 痔瘡切除手術是一種將痔瘡切除的手術,通常只用於嚴重的痔瘡患者。手術後會令患者感到明顯的疼痛,需2至4周方可恢復。[1]痔瘡的最佳治療方法從長遠角度來看,與橡皮圈結紮法相比,3度痔瘡的患者做此手術效果會更好。[42]對於用橡皮圈結紮法後24至72小時內出現血栓外痔的患者,推薦使用此痔瘡切除術。[16][6]術後使用硝酸甘油軟膏有助於緩解疼痛和傷口癒合。[43]
- 都卜勒超音波導引經肛門痔動脈結紮是一種微創手術,使用超聲都卜勒準確找出動脈血管,然後將該血管結紮,脫落的組織被縫合回其原來的位置。同痔瘡切除術相比,其復發率較高,但併發症發生率較低。[1]
- 痔瘡環狀切除手術(PPH),是一種將異常增大的痔瘡組織切除的手術,並將剩餘痔瘡組織歸位回其正常的解剖學位置。與將痔瘡完全切除相比,此手術痛苦少、恢復快。[1]但其痔瘡症狀復發的可能性高於傳統的痔瘡切除術,[44]因此,通常只推薦2和3度痔瘡患者做此手術。[6]
流行病學
現在很難確定痔瘡的流行程度有多廣,因為很多患者都不會去看醫生。[15][18]但據認為至少有50%的美國人都會在生命的某一階段出現痔瘡的症狀,而5%的人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痔瘡症狀。[1]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1]45至65歲是發病高峰期。[5]痔瘡在高加索人[45]以及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群中更為常見。[19]治療的長期結果通常都不錯,儘管有些人會有復發症狀。[15]只有少部分人需要手術治療。[19]
在中國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在1995~1997年保定市體檢7635個人中,發現肛腸病患者4801人,總患病率62.88%,其中痔占發病總數的80.08%[46]。1990~1994年Johanson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痔的發病率約為5%[47]。
歷史
- 螺螄:《本草綱目》云:「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治脫肛、痔漏。」。
- 蚌肉:《日華子本草》中記載,蚌肉「除煩解熱毒,並痔瘺、血崩、帶下。」
- 鱧魚(俗稱烏魚):性寒,味甘,有補脾、利水的作用,能療痔瘡。《別錄》中早已說它「療五痔。」《外台秘要》中亦載:「治腸痔,每大便常有血:鱧魚膾、姜、齏食之。」
- 黑木耳:性平,味甘,能涼血、止血,有治療血痢、便血、痔瘡的作用。《本草綱目》載黑森耳治痔。
- 胖大海:性涼,味甘淡,有清熱、潤肺、利嚦、解毒的作用。痔瘡便血者,宜用胖大海泡茶頻飲。《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胖大海「治痔瘡漏管。」《醫界春秋》中還曾介紹:「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數枚,開水泡發,去核,加冰糖調服。」
- 麒麟菜(俗稱雞腳菜):產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淺海珊瑚礁間,夏秋採收。性平,味咸微苦。《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麒麟菜消痰,能化一切痰結、痞積、痔毒。」
人們已知的關於痔瘡的最早記載源自公元前1700年古埃及的紙草書,上面記載著: 「我給你一張藥方,藥膏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刺槐樹葉、土壤、磨碎後一起煮,將藥膏塗在一條亞麻細布上並蓋於肛門痔瘡處,將會立即恢復。"在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全集》闡述了一種類似現代橡皮圈結紮法的治療方法:「你可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痔瘡,在實施時,用針固定、用粗線和毛線結紮,在痔瘡掉落前勿熱敷;在病人康復後,做一療程敷菟葵治療。」[50]痔瘡也可能在《聖經》中被提及。[5][51]
羅馬帝國凱爾蘇斯(公元前25年~公元14年)介紹了結紮和切除的治療方法,並討論了可能的併發症。蓋倫提出切斷動脈到靜脈的連接,稱這樣可減少疼痛及壞疽的傳播[52]。
13世紀,歐洲的外科醫師(如:米蘭·蘭弗朗克、肖利亞克、亨利·德蒙得維爾以及約翰·阿德恩)為外科手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52]
在英文中,痔對應著兩個單詞:「hemorrhoids」,起源於古希臘,意為出血;「piles」,源於拉丁文,是以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
著名案例
- 東方社會
- 1095年,宋朝蘇軾在惠州患上痔瘡,因行動不便,不得不「休糧斷酒肉」,後來用烏麻治癒。[53]
- 1582年3月(明神宗萬曆十年3月),內閣首輔張居正因勞累過度,「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久坐久行,勞累過度,使腸胃受傷,以致濁氣淤血,流注肛門而生痔疾」。自作主張命醫生割除痔瘡,但血氣大損,拖到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病逝。[54]
- 晚清吳大澂苦痔瘡,光緒十九年(1893年)六月十三日登報讚揚孫中山醫術高明,七天就使他擺脫20餘年宿疾。[55]
- 胡適嗜好抽菸,曾苦於痔瘡多年。1922年7月發作,在北京協和醫院由謝元大夫診治。1925年冬,胡適到上海治療痔瘡。[56]
- 西方社會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