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鱉鹼(英語:Strychnine, STRIKE-neen),又稱番木鼈鹼馬錢子鹼,又譯士的寧士的年(有時被錯寫成土的寧),是一種劇毒的化學物質,一般用來毒殺老鼠齧齒類動物。對人類亦有劇毒(成人的致死量約為5mg/kg體重)[1]。番木鱉鹼可提煉自馬錢子Strychnos nux-vomica L.),978年賜死南唐末代君主李後主用的牽機藥可能就是番木鱉鹼。

Quick Facts 番木鱉鹼, 識別 ...
番木鱉鹼
Thumb
Thumb
別名 番木鱉鹼-10-1,馬錢子鹼
識別
CAS號 57-24-9 ?
PubChem 441071
SMILES
 
  • [H][C@]([C@@](C(C=CC=C7)
    =C7N34)5[C@H]6N(CC5)C2)3
    [C@@]1([H])[C@@H](C6)[C@]
    2=CCO[C@H]1CC4=O
InChI
 
  • 1/C21H22N2O2/c24-18-10-16-19-13-9-17-21(6-7-22(17)11-12(13)5-8-25-16)14-3-1-2-4-15(14)23(18)20(19)21/h1-5,13,16-17,19-20H,6-11H2/t13-,16-,17-,19-,20-,21+/m0/s1
InChIKey QMGVPVSNSZLJIA-FVWCLLPLBR
ChEBI 28973
KEGG C06522
性質
化學式 C21H22N2O2
莫耳質量 334.41 g·mol⁻¹
熔點 557−559 K (284−286 )
危險性
致死量或濃度:
LD50中位劑量
10 mg/kg
若非註明,所有資料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Close

化學合成

Thumb

正如早期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番木鱉鹼分子結構及其特定的環、立體中心和氮官能基陣列,是一個複雜的合成靶標,因此激發了人們對其藥理活性背後的結構-活性關係的興趣[2]。 早期針對番木鱉鹼的合成化學家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B. Woodward)引用了透過化學分解和相關物理研究確定其結構的化學家的話說,「就其分子大小而言,它是已知的最複雜的有機物質」(出自羅伯特·魯賓遜爵士)[3]

1954年,伍德沃德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番木鱉鹼的全合成,被認為是該領域的經典[4]伍德沃德於 1954 年發表的報告非常簡短(3 頁)[5], 但隨後於 1963 年發表了 42 頁的報告[6]。 此後,該分子因其複雜性對合成有機戰略和戰術提出了挑戰,多年來一直受到廣泛關注。 自首次成功以來,已有十幾個課題組獨立完成了定向合成和立體調控制備(參見番木鱉鹼全合成主篇文章)。

中毒徵狀

番木鱉鹼會使中樞神經失常。中毒一般20分鐘後開始發作,徵狀為肌肉劇烈抽搐,在中毒後1至3小時後因窒息或精疲力竭而死。呈現角弓反張,症狀甚似破傷風。死後嘴角通常會露出詭異的笑容,因此經常成為推理小說中的題材。[7]

毒理

毒理學研究顯示番木鱉鹼會與部和脊髓細胞甘胺酸受體結合,導致神經變得極度敏感,使微小的刺激便能讓肌肉完全收縮。[7]

治療

沒有已知的解藥,臨床上一般使用巴比妥鎮靜劑肌肉鬆弛劑地西泮等藥物來緩解徵狀,必要時可使用人工呼吸。如果搶救及時,病人在中毒後存活超過24小時,就有可能康復。[7]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