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申采浩(韓語:신채호/申采浩 Sin Chae-ho,1880年12月8日—1936年2月21日),字丹齋[註 2],筆名無涯生、錦頰山人、燕市夢人、赤心等[1],韓國獨立運動家、歷史學家、文學家。
申采浩出生於朝鮮王朝忠清道,成均館博士,早年為獨立協會少壯派,致力於思想啟蒙運動,後加入新民會。日本吞併朝鮮後,他先後流亡俄羅斯和中國,曾參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組建,是主張武力實現獨立的左派代表人物之一。1928年,申采浩在台灣基隆被日本人逮捕,後被關押在大連旅順監獄,1936年因腦淤血在獄中去世。
申采浩反對朝鮮儒學的尊華史觀和日本的殖民主義歷史觀,提出以朝鮮民族的角度研究朝鮮歷史。他將國家分為「精神上的國家」(民族精神等)和「形式上的國家」(疆土、主權、軍隊等)。他認為「精神上的國家」是比「形式上的國家」更為本質和重要。有獨立、自由精神的國家即便失去疆土、主權等形式,有朝一日都會建立「形式上的國家」。主要著作有《讀史新論》、《朝鮮上古史》、《朝鮮革命宣言書》等。
1880年12月8日(農曆11月7日),申采浩出生於朝鮮王朝忠清道大德郡(今韓國大田廣域市中區)的一個沒落兩班家庭。他的曾祖父申命休曾是朝鮮王朝中樞院副使,祖父申星雨曾任司檢院正言,後告老還鄉。申采浩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申光植病逝。申采浩跟隨祖父學習漢文,9歲便學完《資治通鑑》,14歲學完四書五經,有「神童」之稱。17歲的時候,申星雨讓申采浩跟隨他的遠親好友朝鮮學部大臣申箕善學習。期間,他開始大量閱讀國外書籍,接受西方民主思想。[3][1]
1898年,申采浩在申箕善推薦下進入成均館學習。期間,他加入了獨立協會,成為獨立協會的少壯派[3]。同年12月5日,萬民共同會被解散後,申采浩被作為主謀逮捕入獄,後於1901年被釋放。1905年2月,申采浩獲成均館博士學位。[2]
1905年,申采浩加入《皇城新聞》,擔任評論記者。同年,《皇城新聞》因發表反對《乙巳條約》的文章而遭到停刊。此後,他受梁起鐸之邀,轉到《大韓每日申報》擔任主編。期間,他發表了很多思想啟蒙文章。1907年10月,他翻譯發表了梁啓超的《義大利建國三傑傳》,後又發表了《乙支文德》、《聖雄李舜臣》和《東國巨傑崔都統》民族英雄傳記,用於激發民眾的獨立精神。此外,他還在《大韓每日申報》連載了《讀史新論》。他在文章中批判採用綱目體和編年體的朝鮮王朝歷史著作缺乏民族精神,沒有探究國家興衰的原因,並將檀君至三國時代的朝鮮古代史劃分為14個題目,系統地進行了重寫。[3][1][2]
除發表文章來啟蒙朝鮮民眾外,申采浩還在1907年參加了安昌浩等開創的地下組織新民會。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後,申采浩與新民會成員一起逃亡到中國青島,試圖通過在中國東北密山縣建獨立軍來尋求救國途徑。此後,他與李東輝等人在俄羅斯海參崴一起組織了勸業會,並在《勸業新聞》發表抗戰文章。1912年,他又在海參崴參與組建了光復會。俄羅斯帝國與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盟友後,申采浩流亡中國,先是在桓仁縣(今天桓仁滿族自治縣)東昌學校教授歷史,考察了高句麗和渤海國遺蹟,1915年開始定居北京。他與金奎植在北京一起組建了「新韓青年團」[3][2]。1916年,他還在北京創作了韓國獨立運動題材歷史小說《夢天》[4]。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反日三一運動後,韓國獨立運動志士在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同年4月,申采浩作為忠清道議員代表參加了臨時政府的議政會。他對推舉李承晚擔任國務總理的提案表示強烈反對,因為他認為李承晚向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國際聯盟「委任統治」是放棄韓國的獨立主權,是《乙巳條約》的翻版。在他的強烈反對下,推舉李承晚擔任國務總理的議案被擱置。不過同年9月的第6次議政會將上海、漢城、海參崴三個臨時政府合併為一後,還是選舉李承晚為臨時政府總統,李東輝為國務總理。1923年1月,有70個獨立團體參加的國民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通過了對李承晚的不信任案。但主張通過武力實現獨立的申采浩與以安昌浩為代表的改組派還是存在嚴重的分歧。[1][3]
1923年,申采浩受金若山的邀請為義烈團撰寫了綱領性的《朝鮮革命宣言書》。他在宣言書中系統化地講述了通過武力和暴力方式建立獨立、自由、民主韓國的理論。在北京期間,申采浩得益於李石曾的幫助,得以在北大圖書館飽覽歷史書籍,後開始研究國史。1924至1925年間,他先後在《東亞日報》發表了《三國志東夷列傳考證》、《前後三韓考》、《朝鮮歷史上一千年來第一大事件》等研究著作。他在文章中對朝鮮儒學的尊華史觀和日本的殖民主義歷史觀進行了批判,並從朝鮮民族的角度提出研究朝鮮歷史的方法論。[1][3]
受李會榮、柳子明和李石曾等無政府主義者的影響下,申采浩在1926年加入「中國朝鮮無政府主義聯盟」。1927年9月,他作為朝鮮代表參加了在天津召開的無政府同盟東方聯盟會。來自朝鮮、中國、日本等六個國家120名代表在此次大會決定在上海設立暴力鬥爭總部,並在北京設立宣傳機構。1928年,他發表了具有無政府主義思想性質的革命小說《龍與龍的大激戰》。同年4月,他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以朝鮮人為主的無政府主義東方聯盟北京會議,並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1][3][2]
1928年4月,申采浩為獨立運動籌款,通過在北京郵務管理局外匯兌換處工作的台灣人林炳文製造假外匯。林炳文在大連銀行成功兌現2000元,但在神戶日本銀行兌換外匯時被捕。同年5月28日,申采浩到台灣基隆兌換外匯,被日本人逮捕,後被遣送到大連日本水上警察署。1930年5月,在經過4次初審和終審,申采浩和林炳文等人被以違反治安維持法和偽造有價證券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0年,被關押在旅順監獄服刑。《朝鮮日報》理事安在鴻得知申采浩被捕的消息後,擔心他的手稿會丟失,在徵得他妻兒的同意後將他的《朝鮮史》、《朝鮮上古文化史》等在《朝鮮日報》上連載。此外,洪命熹將申采浩1924至1925年刊登在《東亞日報》的文章整理成書以《朝鮮史研究草》之名於1930年出版。在被關押期間,申采浩繼續寫作與出版,但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日本人曾因擔心他在獄中病故會帶來不好影響而同意讓他在親日富豪擔保的條件下出獄,但遭到他的拒絕,因為申采浩認為那樣還不如死在牢裡。1936年2月21日,申采浩因腦淤血在旅順監獄去世,享年55歲。[5][3][1]
申采浩反對朝鮮儒學的尊華史觀和日本的殖民主義歷史觀,提出以朝鮮民族的角度研究朝鮮歷史的方法論[3]。他的民族主義歷史觀與朴殷植的「國魂」和「國魄」思想一樣都是基於「二元國家觀」,將國家分為「精神上的國家」(民族精神等)和「形式上的國家」(疆土、主權、軍隊等)。他認為「精神上的國家」是比「形式上的國家」更為本質和重要的。精神上滅亡的國家,即便形式沒有滅亡,也是滅亡的。而有著獨立、自由精神的國家即便失去疆土、主權等形式,有朝一日都會建立「形式上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今日不立明日立,明日不立後日必立」[6]。
他認為『如果否認民族,那麼就沒有歷史』,強調遠古時期的朝鮮民族歷史,將檀君朝鮮納入朝鮮歷史,將扶餘定為民族的起源,打破朝鮮傳統儒家把中國作為世界中心的認識。申采浩還通過歌頌乙支文德、李舜臣等朝鮮民族英雄來提高民族的獨立性。他認為朝鮮古代史就是一部與周邊民族抗爭的血淚史。在《朝鮮上古史》中,他的思想從主流的儒家專項到社會達爾文的角度,強調鬥爭,強調「我」和「非我」。[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