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弘誨(1542年—1615年),字紹傳,號忠銘。廣東瓊州府定安縣(今屬海南省)人。明朝官員、教育家。嘉靖辛酉解元,乙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王弘誨 | |
---|---|
大明南京禮部尚書 | |
籍貫 | 廣東瓊州府定安縣 |
字號 | 字紹傳,號忠銘 |
出生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初八日[1] 廣東定安縣 |
逝世 |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 廣東定安縣 |
配偶 | 配周氏,累封夫人 |
親屬 | (子)汝龍、汝鼇、汝鯤 |
出身 | |
|
祖父王禧,被譽為范蠡之師計然。王弘誨幼時聰穎過人,5歲入私塾讀書,嘉靖四十年(1561年)高中廣東鄉試第一名(解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乙丑科進士,禮部觀政,改選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授本院檢討,丁憂歸。萬曆四年(1576年)八月復除原官,五年八月升編修。七年五月升國子監司業,萬曆十年(1582年)七月升右諭德,掌南翰林院事。張居正死後,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國子監祭酒,十二年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十月改任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十四年六月升左侍郎,兼官照舊。十五年二月加太子賓客,十二月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四月教習庶吉士,十一月改吏部左侍郎,照舊掌詹事府事,十七年二月為會試主考官,又充讀卷官,六月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再疏告休,得旨回籍調理候召」。萬曆二十三年十一月起復南京禮部尚書,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致仕回鄉,創立尚友書院,「重實踐力行,生平不作空談無益之言」[2]。四十三年五月卒[3],贈太子少保。
嘉靖間,海瑞因直諫下獄,王弘誨不怕受牽連,探監看望,為其調藥護理。
萬曆十九年,王弘誨在廣東韶州遇到利瑪竇(Mattew Ricci),兩人相談甚歡。[8]萬曆二十六年(1598)官復原職,途過韶州,利瑪竇送其玻璃三稜鏡,並與郭居靜、利瑪竇一起前往南京;萬曆二十六年八月七日,弘誨引薦利瑪竇至北京,成為首位進京的西方傳教士,時值壬辰倭亂,任何外國人都受到懷疑,旅程只能秘密進行。王弘誨曾帶利瑪竇去參觀孔廟和參拜孔子[9][10]。
王弘誨工詩文,著作有《來鶴軒集》、《南溟奇甸集》、《尚友堂稿》、《吳越遊記》、《天池草》、《文字談苑》及《南禮奏牘》等。
明隆慶二年(1568年)春,時為翰林院庶吉士的王弘誨在定安縣城中街立「解元坊」。清代曾重修一次,民國十七年(1928年)夏,因建新街,遷至鎮東門街老市場東側,至今尚存。
定安雷鳴鎮龍梅村有其故居。
曾祖王琯。祖王禧,壽官、贈南京禮部尚書。父王允升,訓導、累贈南京禮部尚書。母莫氏,封孺人累贈夫人。兄王弘謨、弘詔,俱光祿監事;弘誥(庠生)、弟弘諤。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