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动物疾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英語: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PRRS),俗稱藍耳病,該病由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PRRSV)引起,可導致母豬出現繁殖障礙及仔豬出現嚴重呼吸道疾病。是一種嚴重影響經濟效益的豬傳染病,美國養豬業每年因豬藍耳病所造成的損失達到六億美元。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症候群於1987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在1987年至1988年期間,疫情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明尼蘇達州和愛荷華州等地迅速暴發,引發了大規模的豬只流產、死胎等繁殖障礙。因其病因不明而被稱為「豬神秘病」(Mystery Swine Disease,MSD)[1]。隨後MSD迅速蔓延至美國主要養豬地區[1],並且在加拿大也出現了疫情爆發[3]。據統計,截至1990年秋季,美國19個州的1611個豬場和加拿大3個省的187個豬場都受到了MSD的影響[4]。
1990年冬季,歐洲開始出現MSD的流行,首先在德國爆發,僅1991年3月德國就發生了3000多起疫情,但未發現與北美之間有關聯。隨後,荷蘭、西班牙、比利時、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相繼報告了該病的暴發。此後,丹麥、義大利、希臘、奧地利、馬爾他、匈牙利、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和波蘭等國也陸續報道了該病的發生。[1]
在亞洲,1991年台灣首先報告了該病的暴發[5],隨後在1993年至1996年期間,韓國、日本、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相繼發生了疫情。此後,豬藍耳病病毒進一步傳播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養豬國家[1]。至今僅有少數國家如瑞士、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尚未報告該病的發生與流行[6]。
199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召開的「首屆SIRS/PRRS國際研討會」上統一將此病命名為「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7]。同年,中國農業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一、二類傳染病、寄生蟲病名錄》中,將該病增列為二類傳染病,並定名為「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1]。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症候群主要由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症候群病毒(PRRSV)所引起,PRRS病毒是屬於網巢病毒目動脈炎病毒科的一種有囊膜的病毒,似球狀,直徑45到65納米,囊膜表面有纖突,相對平滑。目前PRRSV有兩個不同血清型的毒株,北美(PRRSV-2)型為VR-2332毒株,而歐洲型(PRRSV-1)則為Lelystad病毒[8]。
普遍認為PRRSV可能是其他同科病毒跨物種感染豬後演化而來。PRRSV與同科的小鼠乳酸脫氫酶增高症病毒(lactate dehydrogenase elevating virus, LDV)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尤其是與德國的LDV-P株有較近的親緣關係。因此,推測PRRSV可能是由LDV-P變異體經過中間宿主野豬感染家豬而形成。一種假說認為,LDV-P在感染野外老鼠後發生了突變,帶毒的老鼠通過撕咬或者野豬誤食帶毒的老鼠將LDV-P突變體傳播給中歐的野豬,並且產生了適應野豬的突變體病毒,即PRRSV前體病毒。[9]
在1912年,野豬在歐洲、北非和亞洲廣泛分布,而當時美國盛行狩獵活動,從德國引進的受感染野豬將PRRSV前體病毒傳播到了美國。帶毒的野豬與逃逸的農場豬或者自由散養的家豬接觸或者雜交,隨後PRRSV前體病毒在歐洲和北美洲的豬群中獨立演化,並經過了大約70年的宿主和環境適應,最終形成了兩種不同基因型的PRRSV。[9]
也有觀點認為為從野豬中檢測到的PRRSV序列均可以劃分到PRRSV-1或PRRSV-2,並未監測到PRRSV前體病毒[10]。
豬被病毒感染後,先在局部易感巨噬細胞中複製,然後迅速向全身淋巴線組織和在肺部擴散。大約一周左右,豬出現高燒不退和腹瀉等症狀,懷孕母豬染病後出現產仔率下降、流產、死胎及弱胎率高達30%~100%[1]。有時病豬耳朵會發紺變為藍色,因此稱為「豬藍耳病」。
1.不隨意引進外來豬隻及精液
2.空欄時進行清潔消毒
3.異地飼養
4.不共用針頭、刀械器具
5.不隨意施打或更換疫苗
6.使用黏膜免疫誘發蛋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